菊与刀读后感10篇(4)

  二、日本的等级制度远比中国的严重。公元7世纪以后,日本大量地移植我国的社会结构,学习中国文字,复制中国建筑,参考中国的官阶制度等等,“征夷大将军”这个称号,公卿的设置,“士农工商”的阶级划分等等都是这个学习过程的实例体现。但和中国最大的不同是,中国的各个阶层尚有流动的机会,“士”的形成需要通过全国统一的科举考试,而日本则仅照搬了官阶的称谓,社会划分为“士农工商”和“贱民”,各个阶层世袭,极难流动,像极了当今的印度。而通过“剪辫”使“贱民”成为农民阶层,成为明治维新最成功也是当时最受反抗的改革措施,而事后证明,恰是这点,使日本由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国变为了争霸美俄的列强之国,期间种种,值得中国真正虚心学习。

  《菊与刀》读后感(九):理性看待文化差异

  这不是一本可以消遣的书,开始看还饶有兴趣,越到后来就越难,作为一个理科生,用啃也不夸张,再加上翻译的障碍,理解起来就更不易了。

  读了有关日本人不一样的精神价值后,觉得原来有老师告诉我们有关日本教育小孩的故事,是与日本文化有关的,忽略文化间价值取向的不同直接进行比较是一件愚蠢的事。

  自以为读书最大的好处就在于让你看到还有这样不一样的世界,我们在特定的环境下,总是有特定的社会评判标准,即使中国社会也在改变,但是仔细想来,我们不自觉的都受着一些共同价值观的左右。读此书,看到了一种与我们相似又有着一定差别的文化,很多事情,比如性或精神与**不矛盾的问题,放在我们的文化下或许是难以理解的,但是放在日本特定的文化背景下,就会发现一切顺理成章。

  过去对日本的理解也许最多就是集体主义,剖腹一类的,读完此书后,虽然此时我看到的理解的也许仍然还是只有冰山一角,但是却能够给我一种更为包容的姿态去面对不同的文化。

  读书的过程就是各种观点的碰撞,作者是将日本和美国比较,而我自己在读时则不自觉地将日本和中国比较着,好多我们习以为常、天经地义的价值,在这一比较下,突然显得很平凡,它不过就是这世上所有价值的一种罢了,至于哪种价值观更好,又是个矛盾的问题了,自以为能够适应于文化和传统的才是正常而适宜的。

  没有接触过日本人,不知道日本社会在现代西化过程中是否改变了许多(就比如中国与过去相比也已经改变了很多)。所有观点不是全懂了,懂了的也认为不应当全信了,但是读完后让人感觉很值得,异域文化的体验让人感到奇异,原来这世上还有这样不同的文化,这样不同的评判价值,可以防止一个人刚愎自用,

  前两天与朋友谈起日本,他十分激动,他说:“如果我的任何一个同学或朋友如果以后去了日本,为日本发展做贡献,我都不会再认他这个同学。我承认日本这个民族确实有一些优越的品质,但我不能原谅他们不承认过去的罪孽。”这样强烈的仇恨只要是中国人都会明白绝不是个案,自己始终对这种普世共享的仇恨怀有一定的忧虑,不为别的,只为几乎当所有人提到这个问题时,都把仇恨作为爱国的表现,任何的恶行在这样的情况下都是允许的,不得不让人对人性的保留有所担心。

  书最后附有川岛武宜的评论,其中有这样一句:“与那些强迫作家歪曲事实,只写有利于自己国家的事情,像小孩似的辱骂敌国的国家不同,本书作者的国家是一个即使在战时也容许作家踏踏实实地对敌国进行保守的科学分析的国家。”第一次接触专业的社会科学书,读完后认识到社会科学也应当是一门严谨的科学,尤其在人文科学中,国家的文化氛围对研究的进步有着重大影响。总体感觉全书的笔调客观冷静,让人敬佩。

  这也是社科第一次让我感到如此奇妙和伟大,因为只有了解才能让人理解差异,理解了差异才能让人宽容接受。自己对于文化差异,虽然不能全盘接受,但私以为只有了解过才能有资格评论,封闭自我,妄加评论,不过是幼稚的表现。

  遗憾的是我所读的一版文字太过晦涩,本试图将其中日本文化特点归纳一下做做笔记,用理科思维总结一番,却依然一盘散沙,或许我这种偏理性的科学考虑方式太过了,文化是很难做到有所规律的,前后论述甚至会有极大矛盾,但是能够探寻文化与社会间的奥秘,也不失为一件美妙的事。

上一篇:尘埃落定经典读后感10篇 下一篇:王小波全集 第一卷经典读后感10篇

推荐小说:  二号首长  侯卫东官场笔记  官场之风流人生  官道之色戒  脸谱  红色仕途  沧浪之水  驻京办主任  医道官途  重生之风流仕途  风流仕途  官道之权色撩人  官场之财色诱人  官路红颜  官场桃花运  官场风月  官道无疆  一号红人  官商  重生之官路商途  宦海沉浮  重生之官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