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寻胡适历程读后感10篇(5)

  结果他这种态度就使得他受到指责。比如说这里面有一篇北大学生给他写下的信,是夹在他的日记里面。这个学生跟他说:“适之先生,《塘沽协定》签字以后,你替它辩护过。现在丧心病狂的军人又把整个华北出卖了,你还替他辩护吗?哎,我的胡适之老师。”然后呢,后面他还继续骂胡适说:“你真是丧心病狂了,该杀的教育界的蠢贼。我们深切的明白了你的人格,你的人格连一个无知的工友都不如,只有用粗野的手段对付你才合适。难道华北卖给日本以后你还能当北大的文学院长吗?你把我这热心的青年学生残杀几个,陷害几个,你心还很痛快吗?即使你阻止了我们爱国心的沸腾,与你有什么好处,与你的良心也过意得去吗?”然后我们看看胡适当时在日记里的反应。他说:“孟真,我近日脾气不好。其实我这几天的失望比前20天更大。青年人没有知识、没有领袖,单靠捏造谣言来维持一种浮动的局面是可痛心的。”

  胡适面对这样的一封信,面对青年的不冷静和被人利用不可能不痛心。信中甚至多次出现“***”三个字。

  历史的轮回往往是天大的讽刺。从当时胡适劝阻学生们参加一二九运动,我们可以看出,“他一方面鼓励学生关心社会,但他始终认为学生应该冷静的好好读书,你们可以悠闲,但是不要罢课,罢课对你们没有好处。他认为你们应该好好念书,好好学习,这才是将来报效国家最好的方法。这样的一个想法在当时当然被认为是极端保守,非常不中听。那时候年轻人跟他已经越行越远,而这时候他看到年轻人也跟当年他所知道的“五四”不一样,“五四”那时候傅斯年那帮人是没有一个组织的,学生自发就上街,但是来到30年代的时候,已经有地下党,地下组织工作,这学生是被组织出去的,他对这一点信奉自由主义的胡适尤其觉得是困惑。他认为学生运动为什么不是学生自发,而是要有人在幕后组织,而这些组织者又神神秘秘,他非常不喜欢。”(转引梁文道语)

  关于胡适在开战之后对战争所作的论断让我想起了毛泽东的论持久战。胡适的大体想法是日本虽然是工业军事强国,但是中国地域辽阔,日本战线拉的过长,必然陷入战争的泥潭,只要中国能挺个几年,然后想办法把美国拉入战争,或许还有转机。

  我们看到,关于持久战的看法当时不单单是毛泽东等人有的看法,胡适也有类似的看法。

  包括后来他受蒋介石委任,作为大使出事美国期间,他也一直在想办法把美国拖入这场战争之中。虽然前期并没有迅速的实现自己意愿,但却收获了诸如“美国不向日本出售军火”“不把废铜烂铁卖给日本”这样的协定。我们在胡适的日记中可以清晰的看到他取得这样的成果之时他的喜悦的心情。

  其余的事情,诸如书中所披露的雷震被GMD治罪后,胡适曾经是想过援救的,我就不一一多说。

  文章的最后,只说一件事情。

  很多人拿胡适反对GCD来说明他对GMD的支持,进一步比较所谓的国共两dang谁好谁坏的问题。

  其实胡适在台湾之后,也一直批判蒋介石,蒋经国等人,甚至怀疑孙中山的一些事情。因此他与GMD之间并不像某些人想的那么“和谐”。

  胡适早年一直是对共产主义有好感的。至少在30年代初到40年代初他一直是这个看法。

  他曾经有机会参观去苏联,参观了苏联官方人员带他参观的一些场所,但从书中作者的考证我们发现,实际上他在苏联参观的时间仅仅三个小时左右。

  我们可以想到,官方人员肯定是把好的一方面展现给外人,就像今天的大陆官方带领老外参观中国的一些设施一样。

  难怪那么多老外认为北京上海那么发达,怎么还会是个发展中国家。

  《重寻胡适历程》读后感(七):胡适之先生二三事

  前些天是胡适先生诞辰一百二十一周年纪念,我在微博上为先生点燃了一瓣心灯,因胡适先生在二十世纪中国文化史、学术史和思想史乃至政治史上实在都是一直居于中心地位,一生触角所及比同时代任何人的范围都要广阔。用一个例子来说明,1954年大陆倾全国社科系统之力,对胡适思想进行了大批判,其中包括“哲学思想”“政治思想”“历史观点”“文学思想”“哲学史观点”“文学史观”“历史和文学的考据”“红楼梦研究”等八大项目共几百万字的批判文章,这正充分说明了胡适思想的全面性——几乎是广义人文学科的每一方面。这个例子并不等于说胡适在所有方面都有高度的造诣,但仅在“开风气先”和“创新纪元”上,他所提倡的方法、观点和态度,毋庸置疑的都起到了划时代的作用,其个人观察世变的深远与为人胸襟之宽广在**燃烧的世纪风云中也几乎无人可及。

上一篇:《白鹿原》读后感精选10篇 下一篇:《美食家》读后感精选10篇

推荐小说:  二号首长  侯卫东官场笔记  官场之风流人生  官道之色戒  脸谱  红色仕途  沧浪之水  驻京办主任  医道官途  重生之风流仕途  风流仕途  官道之权色撩人  官场之财色诱人  官路红颜  官场桃花运  官场风月  官道无疆  一号红人  官商  重生之官路商途  宦海沉浮  重生之官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