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洛卫夫人》是一本由[英] 弗吉尼亚·伍尔夫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6.00元,页数:18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达洛卫夫人》读后感(一):杂记
“这不是爱情,只是想念她,也批评她。事隔三十年,一切又重新开始,他试图剖析她的性格。显然她很世故,过分热衷于社交、地位和成功。”
“说到底,她究竟为什么要举行宴会呢?为什么要爬到顶上出风头,实际上在火堆里受煎熬?不管怎样,但愿火把她烧掉!”
“尽管她热爱这气氛,感到一阵激奋与爽快,然而所有这些装腔作势,得意洋洋,都有一种空洞之感,好似隔了一层,并非内心真正的感受。”
“而在她的生命中,她却被无聊的闲谈磨损了,湮没了,每天都在腐败、谎言与闲聊中虚度。那青年却保持了生命的中心。”
《达洛卫夫人》读后感(二):这根本不是书评
在看完《时时刻刻》很久以后才拜读这本书,作为文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我曾满怀好奇:为什么意识流作家们都那样出名,可他们的作品却极少被公共大众所提及并讨论(也许跟我们国家的意识形态有关,也许是它们难以被改编成受众很广的电影作品?)。总之这些文字本身给我的感觉就跟它们构成的内容一样,隔着一层难以捉**的面纱。
读完《达洛卫夫人》的此刻,心里才有更清晰的感触。意识流的文字大概既不能作为消遣的书籍被广泛阅读,又无法是那种需要确立门派建立信徒从而被研究的名著。可它们从头到尾都在谈论人类本身和没有尽头的思维,如此贴切人类本身,却又像**,未曾谈起任何本质或者涉及核心的问题。或许每个人意识发散的方式都十分相同,可产生的念头和它带来的情绪变化又趋于个人化。
这本书很可能成为有生之年拖垮自己阅读速度的里程碑作品。两个小时居然只翻了60页。倒不是强调要一味追求速度,只是对于一本书能把眼睛拖慢这种现象充满好奇。读完之后它并没有给我带来任何强烈的感慨,甚至还不如当初吸引着我一定要看这书的电影本身。我大概只是迷上了woolf这个人。
私人生活和作品同样精彩的作家似乎非常有限,甚至菲茨杰拉德都不能算在现实中活得如鱼得水的。可我相反觉得woolf的生命很精彩,至少在《时时刻刻》里是这样,一个任性的作家能遇到宽容的丈夫,并且有自己的印刷厂和朋友圈子,实在是件幸福的事(对我来说绝对是这样的)。好吧,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卡波特的。
《达洛卫夫人》读后感(三):美人鱼与夕阳
先说点题外的:
理查德之于克拉丽莎,正如乌尔维诺之于费尔明娜。
不一定是她最爱的那个人,像彼得或弗洛伦蒂诺。
但一定是最合适的、倾注了自己所有温柔倾心待她的那个人。
(好喜欢理查德,再次表白!)
小说的批判意味主要集中在威廉·布雷德肖的“平稳”以及基尔曼的“转化”上:
伍尔夫讥讽威廉·布雷德肖道:“威廉爵士崇拜平稳,因而不仅使自己飞黄腾达,并且使英国欣欣向荣;他及其同道禁闭疯子,严禁其生育,惩罚其绝望的行径,使不适宜生存的人不能传播他们的观点,直到他们遵从他那‘平稳感’的教诲……”
达洛卫夫人敏锐地觉察到塞普蒂默斯是被爵士逼得“活不下去了”,这位可怜的年轻人以死抗议一种无形的压制:他拒绝他例行公务式的诊治;他拒绝他要把自己同妻子**的治疗方案……
达洛卫夫人对死者表达出深深的赞许与同情,并对自身进行反思:“无论如何,生命都有一个至关紧要的中心,而在她的生命中,它却被无聊的闲谈磨损了,湮没了,每天都在腐败、谎言与闲聊中虚度。那青年却保持了生命的中心。”但是她作为上流社会的一员,终是无法跳出那束缚在自己身上的重重枷锁:“他干了,她觉得高兴;他抛掉了生命,而她们照样活下去。”她做不到像他一样果断潇洒地赴死,她只能选择在宴会最高潮的时刻偷偷溜进斗室**并整理自己的思绪。
对于基尔曼的“转化”,伍尔夫如是写道:“稳健有一个姐妹,不那么笑里藏刀,却更强大、更可怕……她名唤转化,惯于蹂躏弱者的意志,热衷于炫耀自己,强加于人,硬把自己的形象铭刻在众人脸上而得意扬扬。”达洛卫夫人及其痛恶基尔曼,因为她千方百计改变伊丽莎白的信仰,迫使她信仰自己的宗教。
上一篇:《石泉城》读后感精选10篇 下一篇:《Fujifilm X100 兼具机械与数位的摄影魅力》读后感10篇
推荐小说: 二号首长 侯卫东官场笔记 官场之风流人生 官道之色戒 脸谱 红色仕途 沧浪之水 驻京办主任 医道官途 重生之风流仕途 风流仕途 官道之权色撩人 官场之财色诱人 官路红颜 官场桃花运 官场风月 官道无疆 一号红人 官商 重生之官路商途 宦海沉浮 重生之官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