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洛卫夫人读后感10篇(4)

  在《达洛卫夫人》(1925)也即将迎来百年之际,重温与反思,这部经典之作令人炫目的不全是行云流水的手法,描绘的也不只是百年前的伦敦,而更像是所有人都会栖身的社会一隅。伍尔夫的创作意图早已不可获知也不应深究,但透过作品对现世生活的思考却依然十分有趣。在如今不时闪现失衡感的社会生活中,追求平稳是否仍具有普适性意义?布雷德肖医生推崇的平稳感让社会繁荣,克拉丽莎的平稳感矛盾隐现,赛普蒂默斯则遗失了平稳感。你的平稳感将何去何从?伍尔夫的《达洛卫夫人》也是为所有人立起的一面镜子。

  《达洛卫夫人》读后感(六):伍尔夫在《达罗卫夫人》中的精神呓语

  伍尔夫出生于1882年1月25日, 逝世于1941年3月28日,去世时只有59岁。伍尔夫从小生活在英国伦敦一个文化氛围浓厚的家庭,她的父亲莱斯利·斯蒂芬是一个著名的作家、学者,来往的大都是文学界的知识分子。斯蒂芬家族有精神病史,弗吉尼亚的堂兄詹姆斯·斯蒂芬死于精神错乱,还有她同父异母的姐姐劳拉·斯蒂芬一出生便患有严重的精神疾病,更是一生呆在精神病院郁郁而终。母亲与姐姐斯蒂娜相继离世让伍尔夫精神崩溃。并且,同母异父的兄长的**给年幼的伍尔夫造成了很大的精神伤害,“瓦奈莎觉得乔治自己对这件事儿都不太察觉,即完全出于同情心的感情最后成了一种**的**冲突。他会在弗吉尼亚上课时公然抚弄和乱**她,这发展到了更加肆无忌惮的地步—实际上我不知道到了什么地步—这时,轻信着自己是个多情且有特权的哥哥,乔治把他的友爱从教室一直带进了晚间保育室。”

  1904年2月22日,伍尔夫的父亲逝世;她的精神越来越不稳定; “头痛、心脏的突然性神经**,日益察觉到自己的头脑有非常不对头的地方。”她的病情在此后的许多年里并没有得到改善,反而愈加严重了。

  1915年2月25日,她在给玛格丽特·卢埃林·戴维斯的信中写到自己的相关的身体状况,伍尔夫相信自己已经康复,但实际上她的病情已迅速恶化了。“这一次和她第一阶段完全不同,那时她感到沮丧、无精打采,尽管有时激烈,更常见的是平静地企图自杀。”

  从1915年夏天开始,不论伍尔夫从精神错乱中恢复的多么彻底,她多半会再次发疯,而且每次发作都似乎比上一次更加恶化。经历了无数次间歇性精神失常之后,伍尔夫的头脑和性格都受到了永久性的创伤,她在1941年最终自杀身亡。

  伍尔夫虽然患有严重的精神疾病,但是,作为一位意识流文学大师,她却在文学上取得了巨大成就。从她一生的经历来看,文学在她的生活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是她逃离精神疾病折磨的避风港。就如同历史上那些伟大的作家那样,伍尔夫是一位普普通通、有血有肉的人,更是一位饱受精神疾病折磨、焦灼不安却又顽强地热爱着生活的人。1891年9岁的伍尔夫创立了《海德公园门新闻》,这是年幼的伍尔夫最初的文学创作实践;这份家庭报纸是按周出刊的。这些文学活动让童年的伍尔夫暂时远离了精神疾病的困扰;但是这种宁静不会是永恒的,因为“和所有别的现世天堂一样,它也遭受着威胁。”

  伍尔夫通过文学来宣泄内心的负面情感,小说中的克拉丽莎和赛普蒂莫斯就是伍尔夫在正常与疯癫状态下的两种不同人格的表现;她将自己的大部分生活经历写入作品之中,通过这种方式,她得到了现实生活中失去的快乐。伍尔夫在文学中看到了真实的自己,“这次大部分的痛苦来自她意识到她最终要面对公众:她写了一本书,她必然会成为评论家一时的兴趣。另外,她最近忍受了不愉快的经历,那就是在《聪明的处女》中读到了她自己。”她从《聪明的处女》中读到了自己,这让她想起了与伦纳德的婚姻问题以及她的性冷淡;这些生活中的负面情感在文学中得到了宣泄,让伍尔夫得到了一定的精神治疗。

  欧洲近现代史上的两次世界大战造成成千上万的人伤亡,战后的欧洲人对传统的基督教博爱思想和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博爱思想产生了怀疑,促使人们不断反思战争;文学艺术领域也掀起了反思战争的热潮。在小说《达洛卫夫人》中,伍尔夫着重对战争造成的现代人的精神异化现象作了详细的论述,表达了对许多因战争而支离破碎的家庭的深切同情,“还有贝克斯巴勒夫人,人们说她主持义卖市场开幕时,手里还拿着那份电报:她最疼的儿子约翰牺牲了。”小说透过这位太太在失去儿子后的行为,以小见大地反映了许许多多丧子母亲的悲伤,控诉了战争的罪恶。

上一篇:《石泉城》读后感精选10篇 下一篇:《Fujifilm X100 兼具机械与数位的摄影魅力》读后感10篇

推荐小说:  二号首长  侯卫东官场笔记  官场之风流人生  官道之色戒  脸谱  红色仕途  沧浪之水  驻京办主任  医道官途  重生之风流仕途  风流仕途  官道之权色撩人  官场之财色诱人  官路红颜  官场桃花运  官场风月  官道无疆  一号红人  官商  重生之官路商途  宦海沉浮  重生之官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