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斯彭文稿读后感精选10篇(2)

  湮灭在时间长河里的,不只一部阿斯彭文稿。那些手稿的命运,取决于全然偶然的际遇。卡夫卡的遗嘱是将这些全部销灭,他的同学布洛德将它整理出版。简·奥斯汀的姐姐则将简的信件日记付之一炬。截然不同的结果,哪一种是幸运?作者和读者,谁更幸运?

  亨利·詹姆斯笔下的阿斯彭文稿注定迷失无踪,它是一个精彩绝伦的幌子,庐山真面目只不过是“身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像一场雾色迷蒙的旅途,像一段难分难解的传说,逃得开,恼人的情愫,逃不开,轻轻的迷惘。

  《阿斯彭文稿》读后感(四):亨利•詹姆斯在佛罗伦萨(上)

  寻求大诗人的文稿——亨利•詹姆斯在佛罗伦萨

  文/余凤高

  康斯坦斯•费尼莫尔•伍尔森(1840-1894)是美国第一位主要作家詹姆斯•库珀的外甥孙女,她本人也在杂志上发表过许多随笔,和一首题为《两个女人》的叙事诗,一卷叫《乌有堡》的故事集。父亲早已去世,她便和母亲住在一起,1879年,母亲也跟着去世了,于是,她就在1879-1880年一个风雨交加的冬日,离家去往欧洲,开始她的英国、法国、意大利、瑞士、德国等地的游历。

  1880年,康斯坦斯•伍尔森来到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得知作家亨利•詹姆斯也在这里,感到异常高兴。

  美国作家亨利•詹姆斯从1869年初次见识欧洲之后,多年来都在英国、法国、意大利等地旅游和写作,他1878年在罗马创作的一部描写一个卖弄风情的美国女人的《黛西•密勒》在伦敦的《康希尔杂志》上发表后,即赢得国际声誉,维多利亚时代的文坛名人顿时对他刮目相看。康斯坦斯•伍尔森读过亨利•詹姆斯的作品,对他不但很是钦佩,还喜欢研究他,甚至在《大西洋》月刊的“投稿人俱乐部”一栏上发表过一篇热情评论他作品的文章。她一直向往能与他认识,现在是一个好机会。于是在来此之前,她特地带来亨利•詹姆斯表妹密妮•坦普尔在纽约的姐妹亨里埃特•佩尔-克拉克的介绍信去见他。

  亨利•詹姆斯是在1880年3月22日从伦敦乘船前往意大利的,途中在巴黎逗留了两三天,于28日到达佛罗伦萨,在阿尔诺饭店住下,准备材料,创作他的小说《一位女士的画像》。饭店的位置很好,从客房的窗子望出去,可以看到阿尔诺河在春天的阳光下闪着黄色的粼光。就在这里,亨利•詹姆斯见到了娇小的伍尔森**,虽然她已经中年,但身材苗条,一张鹅蛋脸,挺直的鼻子、阔嘴唇,头发也作过精心的梳理,但发现她在听他说话时显得有点耳背。

  两人见面中互相的印象都不错,只是这次他们相处的时间不多,随后,伍尔森**去了英国三年,写她的小说《东方天使》,亨利•詹姆斯则待在大伦敦郡的肯辛顿,而且又患了黄胆病。等他病后再次于1886年在佛罗伦萨见到伍尔森**时,他在给一位友人的信中已经称她是“我最好的朋友”,后又在郊外“贝罗斯伽多塔楼”费尼莫尔租下的一所“布利柴里别墅”寓居。这时,亨利•詹姆斯在给他的名人朋友海约翰的信中承认,这位“高贵而可亲的朋友伍尔森**”,“她住的只有五分钟距离,我每隔两三天都去看她•常和她一起吃饭。”可见关系非常的密切,尽管不知道到如何程度,成为研究家和传记作家们探究的一个问题。亨利•詹姆斯最著名的传记作者利昂•伊德尔)是这样说的:

  “生活在蔚蓝的天幕和柔和的阳光烘托下的贝罗斯伽多塔楼,在挚爱的友人中间,他(亨利•詹姆斯)可以坐在宽阔的露台上阅读,或者在它宜人的玫瑰园中写作。它‘宽大的拱顶房间让他有空旷清凉之感。有时,薄暮中,他在室外用餐,大概有费尼莫尔陪伴。他已经忘掉他的病:他有他所企望的隐私或交往。他已经发现一处意大利的天堂。”

  《阿斯彭文稿》读后感(五):价值的判断

  《阿斯彭文稿》是篇幅不长的中篇小说,脱胎于1887年亨利•詹姆斯在意大利佛罗伦萨关于拜伦遗稿的一次道听途说,其不可思议之处激发了亨利•詹姆斯的创作灵感,觊觎财富演变成感情欺骗无疑使这一主题充满了挑战性,与此同时,作者将个人在意大利生活的片段移植其中。据译者主万的译后记所言,这是亨利•詹姆斯试图捕捉“值得神游的过去”所做的一种尝试,事实上这也代表了作者的人文主义倾向,作品中对于人性近乎不动声色的刻画折射出作者对道德品质与物质利益之间冲突所抱的态度,从而在略带浪漫色彩的故事情节中尽现现实主义的魅力。

上一篇:《历史是什么?》的读后感10篇 下一篇:小荒唐经典读后感10篇

推荐小说:  二号首长  侯卫东官场笔记  官场之风流人生  官道之色戒  脸谱  红色仕途  沧浪之水  驻京办主任  医道官途  重生之风流仕途  风流仕途  官道之权色撩人  官场之财色诱人  官路红颜  官场桃花运  官场风月  官道无疆  一号红人  官商  重生之官路商途  宦海沉浮  重生之官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