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第二部:龙争虎斗》是一本由(日)吉川英治著作,重庆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5.00元,页数:37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三国-第二部:龙争虎斗》读后感(一):”日本金庸“很给力~
日本三国文化繁荣程度不亚于国内,以此为题材的漫画、动画片、电子游戏早已风靡亚洲。《三国(第2部):龙争虎斗》是素有日本金庸之称的吉川英治最耀眼的巅峰杰作,集史书、商数、权书之大成畅销日本70余年,全球发售超过2000万册。
在忠实原著的基础上,作者用颇具个性的现代手法对中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进行了全新演绎,书中的豪气和谐趣更叫人拍案叫绝,体现了日本民族对中国文化的阐释与理解。
《三国-第二部:龙争虎斗》读后感(二):给三颗星的理由
如题,先说给三颗星的理由
原著5颗
日式演绎减一颗 4颗
翻译回中文再减一颗 3颗
这本书独立来看还是有很多吸引人的地方...具体请参考豆瓣“内容简介”里的介绍。
只说我认为的问题吧:不知是我的偏见还是事实,看过日本作家的作品虽不太多但是也大概10+了吧, 感觉都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作家笔下不管中国人韩国人美国人法国人,不管现代人古代人,统统都像日本人;无论咬文嚼字式的措辞,还是一根筋范儿的心理活动,都是脱不了的东洋味儿。感觉日本人写不好中国人物,就好象众人人也写不好日本人,美国人一样。这两个民族骨子里有太强的自我主义了。
《三国-第二部:龙争虎斗》读后感(三):误把三国当红楼
第二部小说描写的是《三国演义》里从李郭交兵到关羽千里走单骑前发生的故事,完全依着《三国演义》的架构和先后顺序把一系列人物、事件重新虚拟铺陈出来,阅读起来还是蛮有意思的,尽管故事几乎已耳熟能详,但在吉川英治笔墨之下散发着一阵阵新意,使得心生一种愿意继续读下去的阅读感。
不得不提一下每一章节名,不少取得精炼也精彩,而且看得出里面藏着作者的心思。“大江之鱼”讲寄人篱下的孙策在困顿中为一展鸿图的抱负而郁闷、挣扎和远走高飞;“淯水红”把曹操在宛城的惨烈用“淯水一片黑暗,如在白昼一定燃烧的血红”的文字渲染的触目惊心;“天下第一嗜食者”说的是吃货夏侯惇吞了自己的眼珠;“是火?是人”很形象地将曹操清除掉献帝血诏签名者时的疯狂劲可画出来;还有“破衣锦心”,看到这章时就能知道讲的是关羽对兄长的念念难忘。相信这类精炼且精彩的章节名字在后面几部中还会有很多。
白话演义是流水账,就是讲故事,作者本身的观点很难琢磨出来,可能根本没有观点,也可能藏得很深不说,让读的人自己去悟。而吉川讲的三国故事里穿插着很多他自己的带点说教式的感慨和感悟,这也算是这套现代版三国的看点吧。
“晚风透过营幕一阵阵吹来,油灯的火苗忽明忽暗地摇yi着,远远望去,如同飘摇的丁香花”,这样的文字,也许是这部好看的现代三国的引人之处,会错把三国当红楼的。
《三国-第二部:龙争虎斗》读后感(四):鲜活的三国
三国文化在中国的影响面甚广,于是三国具体的情节便不再多说了。吉川英治的三国第一部也曾看过,对里面人物朴素的对白和丰富的心理描写特别有新奇感。和传统的三国演义作品相比,吉川英治的《三国》里用语更自由,更现代,笔下人物也更平实,可以说也是传统三国厚重的外壳下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不同民族性格读三国,总会有不同的理解。中国老话说“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意图劝戒人不要被三国里的阴谋诡计、尔虞我诈等浸染,人之将老,英雄迟暮。其实这也是对三国的片面理解,三国历史演义小说重权谋和中国千年帝王史一脉相承。写三国史很多,出名的一是陈寿的《三国志》二是元未明初的贯中的《三国演义》。这两部作者虽然是文人创作,但依然脱不了中国士大夫政治理想的理解,骨子里还是儒家的仁义道德,在以仁字为核心的伦理道德框架内进行的人物创造,也多有迎合喜好的放大夸张,比如英雄主义,比如对女性的偏见等。脱胎于“三国争三下之局”的历史史实,又在其上的神来之笔,共同成就了千年不衰的三国神话,也成就了一批三国迷。三国故事也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断被演义,不断被更新,被重新解读。
上一篇:《大医院》读后感10篇 下一篇:《深度学习》经典读后感10篇
推荐小说: 二号首长 侯卫东官场笔记 官场之风流人生 官道之色戒 脸谱 红色仕途 沧浪之水 驻京办主任 医道官途 重生之风流仕途 风流仕途 官道之权色撩人 官场之财色诱人 官路红颜 官场桃花运 官场风月 官道无疆 一号红人 官商 重生之官路商途 宦海沉浮 重生之官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