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克•拉康》的读后感10篇(3)

  11.我之所以说此书会对精神分析师带来启发,是因为自我心理学和自体心理学在结构理论的能力上的确不如拉康学派,借用Winnicott的话来说:一个孩子从来都不是独立的存在,你总能在其身上看到他父母的影子。如果把理论比喻成是这个孩子,拉康的“父母”的确更加殷实,从Spinoza到Kojève解释的hegel,从Jakobson解释的Saussure再到Heidegger,可以想见他的理论能吸引精神分析以外的思想家是有其必然性的,客观的说,从哲学、人类学到社会学等等这些学科中汲取养料的能力是自我心理学派的那些人所不具备的。这种启发我们能从后来受他影响的许多学者那里看到,而要明白这些学者究竟在讲什么,借鉴了什么或误用什么,还是得对拉康的思想有一个完整的认识,这个完整不全由“它是什么”所决定,更重要的应该是由“它不是什么”来决定;

  12.当然这种启发也的确影响了精神分析圈内的人,在法国精神分析学会试图加入国际精神分析学会的时候,Winnicott是作为第一批去调查的调查员领队,而且最终结果是核定不予其入会许可,但Winnicott的确承认过和拉康关系不错,也在《游戏与现实》一书中点名提到拉康的“镜像理论”对他的启发,而拉康也的确在1936年的国际精神分析大会上受到了klein的儿童精神分析理论的启发,至于后来对自我心理学派的攻击如作者在书中所述的那样,其实更多的是出于政治性的策略和手段;

  13.“人即风格”,关于风格的问题Edward Said也讨论过,他讲了一个比较有趣的现象,许多被当时代以及被后世认为巨擘的人,在他们人生晚期的时候总是表现的“一反常态”。就我个人的体验而言,我觉得freud在理论上的晚期风格是敞开式的,从Peter Gay的叙述中可以看出,freud晚期关注的问题——诸如:女人需要什么?可能更切中要害。而拉康的晚期风格则显出逐渐闭合的状态,这一点从他不停地沉浸在所谓的“伪形”中可以得到印证。相较于他之后在巴黎的“一方独大”与其之前想得到国际精神分析学会的认可,我觉得还是在他身处“敌人围剿”时的理论更富有创造力。

  14.“祛魅”何以完成。这要说到“祛魅”我们的对象,我们把这个对象先在的设定成是有价值、但同时也是难以理解的,正是因为其难以理解才使得它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这个面纱让我们无条件的顺从于它,无条件的试图理解和相信它有意义是不需要说服的。这种强制性的出现源于在我们每个人出生之前的意义传统,也就是说我们出生的世界注定有人,而这些人在我们出生之前便已对某事达成共识,这个共时在我们出生后就需要服从,它是不需要讨论的,如果我们出生前这个世界上仅有两个人:父亲和母亲,那么这个需要服从的内容就是“父法”,无论其合理还是不合理,它都作为既定的样式要求我们无条件的接受下来,然而,当这个要求威胁到我们自身生存的可能时,出于对自身生存处境的反思才会打破之前需要我们为之服从的内容,去“神圣性”便是宣告自身不再无条件服从,不再为自己不理解的内容试图辩解,而是更务实的去反思,于是不理解就不再是不可理解的。

  《雅克•拉康》读后感(四):阅读拉康一定会遇到许多障碍,但那不是因为你的智力有限,而是因为拉康的反智性写作太过强大

  因是之故,当人们在精神分析学家的称谓之外还称拉康是一个哲学家、一个批评家、一个结构主义或后结构主义者、一个菲勒斯中心主义者的时候,一定不能疏失一点:他首先是一个精神分析学家,精神分析学是其理论最根本的维度,他在理论中挪用的其他的一切都必须经过精神分析化的运作才能得到理解。如果要谈论拉康的事业,这当然也是其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每个人都是通过他人而抵达真实的。

  在1964年的第11期研讨班中,拉康专题讨论了精神分析学的四个教义学式的“基本概念”:无意识、重复、移情和驱力。

  如果我在此说拉康的精神分析学也有四个教义学式的“基本概念”,想必不会让人感到太过突兀。这四个概念就是:主体、他者、欲望和原乐——它们与上面那四个概念并不是完全一一对应的,而是交叉重叠的。

  “人的欲望就是他者的欲望”,这句格言可以说是拉康欲望理论的一个基本原则,是他的欲望辩证法的第一法则,也是他用来测试自己的理论和实践的一个试金石。

上一篇:毒蜘蛛之死经典读后感10篇 下一篇:黑暗之地 1读后感10篇

推荐小说:  二号首长  侯卫东官场笔记  官场之风流人生  官道之色戒  脸谱  红色仕途  沧浪之水  驻京办主任  医道官途  重生之风流仕途  风流仕途  官道之权色撩人  官场之财色诱人  官路红颜  官场桃花运  官场风月  官道无疆  一号红人  官商  重生之官路商途  宦海沉浮  重生之官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