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克•拉康》读后感(三):让人倍感矛盾的拉康
1.我不大明白有人说此书“没有新东西”指的是哪种“新东西”,甚至有没有这样所谓的“新东西”,我也不置可否。但就其结构形式而言,也算在国内的拉康研究开风气之先,因为从目前国内的译介工作和研究工作来看,也不敢说有什么所谓的“新东西”;
2.这个风气之先不完全在其叙述和解释的细致上,而是在这个细致的效果上,这个效果是对“拉康式”的一种祛魅——即他要说的、他所表现出来的那种深奥和晦涩和为此营造出来的话语情境,可能恰恰是他期待你有的感觉;
3.正如“理解”和“解释”的作用,解释应用于不可理解和自以为理解的问题上,他之所以有这些表现,必有其内部动机,对他所处的时代和环境,所经历的事件的了解,便可以对其动机有所把握。至于研究他的读者和追随者为何会表现出对他的崇拜或盲目崇拜,也得据此自检自身的动机。只有在对这两种动机不断检视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做到对拉康的祛魅。所以有人说看此书冗长的写作还不如读一篇拉康的论文,也可一窥其是否真正祛魅;
4.作者在文本“考据”上的用功的确是用心良苦,但对拉康的生平记叙时仅参照鲁迪奈斯科的文本其实有些单一,虽然我极力的说服自己相信这些记叙或回忆真实可靠,但我还是忍不住怀疑,作者在记叙后所作的一些评论,是否也多少受到了鲁迪奈斯科对其态度的影响;(我之所以在相信和怀疑之间犹豫不定,还在于作者的态度,虽然作者在记叙和评论中对拉康其人持批评态度,却在行动——花如此大的心力著书上,又证明了其理论所具有的巨大价值。)
5.本书所呈现的状态,给人的感觉是:不管是拉康其人,还是拉康的理论,都让人深感矛盾,不过,正是这种矛盾的感觉才不致让人盲信他或他的理论。采用一种怀疑论者的态度不管致力于哪种学科的研究都是必要的,由此无论是拉康其人还是其理论才能显现出其真实性,这一点此书的作者还是做到了的;
6.我们不可能对全然无知的东西或内容产生矛盾感,而是对已知、部分的知和自以为的知的内容而感到矛盾,这种矛盾感我在其他对拉康的研究文本中并未感到,却在此文本中感受深切;
7.就阅读的方法而言,作者说得很清楚,一方面是在现有的研究方法中寻找阅读方法,但有些研究文本如作者所说过于随意,属于“六经注我”型的,还有一些“我注六经”性的却碍于拉康本身“述而不作”的特点又无法全面展开,所以,另一方面,只有将《文集》的内容和“研讨班”的内容对应起来阅读才更有效;
8.对于阅读我有另外的考虑,即为什么阅读拉康?就阅读动机来看,可能比较主要的有两种取向,一个是研究当代法国哲学的;另一个是精神分析师。对于前者而言,我觉得唯有*到“原始文本”才能有所收获,那此书作为一个指导性文本是再合适不过,原因有二:1.从作者在书前对方法的总结来看,能见到其是一直在考虑这些问题的,这本身就是对如何研究以个人为单位的思想理论的摹本,我也在其间收益颇丰;2.作者的行文也确实做到了朱光潜先生在讲翻译时不断强调的“理解之下的翻译”,也就是说作者所使用的术语,所解释的内容是他自己想通了的东西,这种影响是潜在的,在此基础上的解释,无论其表面上看起来有多艰涩,但却是经得起反思和推敲的,是去伪存真,不是故弄玄虚。
9对于精神分析师的阅读,其实我觉得不必过于*,因为就读书一事而言,与人相处无异,重在知“分寸”,“分寸”其实是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这样才不至过度虚耗。而且也不必试图穷尽所谓地真相,在我看来,那是解释学家的工作,现在有这样现成的精良之作,其实是省去了许多周折。
10.精神分析中本身也有理论与实物,从freud—klein—lacan这个脉络来看,理论还是明显能够驾驭技术的,或者说技术的革新需要理论的支持,但从认知科学和行为学的兴起之后,技术便不大在依赖理论,我这里所说的“技术”是从Marcuse到Bernard Stiegler这些人所讨论的“技术”,可以说,不仅在这个技术中的人是“单向度”的,技术本身也是“单向度”,而技术所带来的**也不只精神分析学,而是所有人文学科。对于重临床技术的精神分析师而言,要理解拉康其实是有难度的,我甚至认为这本书其实已经可以作为一个顶点,不穷尽并不意味不求甚解,能把此书吃透已经很不容易,但若过分追求所谓“真相”,那用拉康式的表达就是:并没有一个所谓的主体的真相,到头来才发现试图穷尽的真相只是欲望的真相,而欲望的真相又是不可穷尽的;
上一篇:毒蜘蛛之死经典读后感10篇 下一篇:黑暗之地 1读后感10篇
推荐小说: 二号首长 侯卫东官场笔记 官场之风流人生 官道之色戒 脸谱 红色仕途 沧浪之水 驻京办主任 医道官途 重生之风流仕途 风流仕途 官道之权色撩人 官场之财色诱人 官路红颜 官场桃花运 官场风月 官道无疆 一号红人 官商 重生之官路商途 宦海沉浮 重生之官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