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真年代读后感10篇(2)

  纽兰可以为追求自己的爱情,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而义无反顾,哪怕天之涯,海之角,他也愿意随她而去。他的灵魂是自由的,他可以听着心声而活,在现实面前他却又被束缚了,责任如同一座大山在他的身上,他逃不掉也不能逃,他不能如轻薄浪子般抛弃妻子,他不能为自己的私欲伤害这个家庭,他有责任,于是这一生他注定不再自由。奥兰斯卡夫人,敢爱敢恨,她可以不顾世俗的眼光离开不爱的丈夫,放下自己婚姻。她的一生都在做自己想做的事,从欧洲到纽约,无论周围怎样变,她都保持一颗自由的心,也正是这点深深吸引了纽兰。从灵魂到身体,她都是自由的,她不会被任何形式的理由束缚。来去无定,如此洒脱的一个人却被自己的心束缚了,爱上一个不该爱的人,明知不可能仍旧爱着。她愿意为他停留,将自己的心禁锢,为他而锁,不再随心而为,一生未再见,一世却在念。至于梅,如果说纽兰和埃伦是新时代的曙光,那么梅则是传统时代的余光。她生活在时代赋予她并且她也一直认为是正确的世界里。她过着自己所谓的自由生活,相夫教子,看似一生自由无忧,却在无形中也被舒束缚一生。她可幸也可悲,她爱的人一直住在她身边,陪她度过漫长岁月,知道生命最后一刻,走完了人生该有的旅行,即使她不知道她的爱人心里一直都藏着一个人,她不问他不语,成为一个永恒的秘密,她恨知足,即使一生都被束缚在这个狭小的旧时代中。

  故事的结尾,圆满中有些遗憾,他们隔着千山万水的相逢,他却只是静静地坐在下面看她的生活,不再想要去牢牢的抓住她。也许就这样静静地思念,相望,足够了。

  《纯真年代》读后感(六):纯真是一种信仰

  [纯真]我认为是真实的,实际的,个人需求也是如此的诚实显现。

  先说一下这部小说的结构,最后一节也就是34章,我觉得应该去掉,最后一章有种议论的感觉,给伯爵夫人办完送别宴会,这已经达到了高潮,梅和纽兰的对话歪打正着,自此他两已步入婚姻的枷锁,最起码符合外界对婚姻美满的期待。作者在文中处理过渡阶段的时候也有些生硬,显得不那么连贯,我看的是企鹅版的,书的最后附了一节书评,我还没去读,大体上我猜这个书评是对女性命运的分析及对现实的批判。

  伊迪斯华顿的小说我第一次接触,对于外国的小说的语言,总觉得读起来不像本土作家那么连贯,就像磁带卡带一样会停顿一下,我不觉得这是翻译的问题,可能是自己不太适应句子的表述。

  昨晚刚读完《第二性》倒数第二章,波伏娃提到,如果一个女性作家样像男性作家那样将历史及世界看成是自己的,那么她就能写出和男性作家一样伟大的作品,而女权主义有一句话叫“女性就是人性,女权就是人权”不管是男人女人都要将自己看作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不应当陷在自己的内在性即性别气质当中。

  《纯真年代》我认为是在讲一个男人无法反抗的一生,同时在反衬女人的被动性,在纽约生活的上层社会,自己的行为要和他周围的环境保持一致,被孤立并不是一件让自己开心的事。不管是西北的黄土高原还是纽约的上层社会,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想要改变世界,首先要背负起世界,只有较好的保存自己,才能超越自己。今早吃完饭,往洗刷窗口放餐盘,大姐整理餐盘几乎是**一样,着实吓了我一跳,能不能胜任和不想做是两码子事,当一个人处于被动,不得不去做的时候愤怒就产生了。我提这个事就是想说,女人的被动性能变成一件好事,就需要歌功颂德,尤其是她的母性气质,只有把她限制在人们给她定义的女性气质(命运)中,完成对男权的服务这就让她乐意的接受。

  个人对环境的反抗是对“自我”的塑造,反过来说个人总要去回馈环境,以审视自己是否达到环境的要求,而人作为社会产物即人与人的关系处理,个人如何与别人相处是作为对自我的界定,纽兰身处上层社会,各种社交聚合交织成一个严密的团体即对话语权的把握,反抗意味着背叛,有**份的事总不那么光彩。所处的阶级也是权力地位的象征,每个人去维护就成了迫切的事,除非你想脱离,与其说符合身份不如是一种自保,囿于这种环境的内在性,个人自由就受到极大的削弱,主动承受实则是好办法,给你某项命运去接受它,反而有虔诚的成分,就像社会对女人命运的给定而获得“自我”。

上一篇:读库1204读后感10篇 下一篇:灰舞鞋读后感10篇

推荐小说:  二号首长  侯卫东官场笔记  官场之风流人生  官道之色戒  脸谱  红色仕途  沧浪之水  驻京办主任  医道官途  重生之风流仕途  风流仕途  官道之权色撩人  官场之财色诱人  官路红颜  官场桃花运  官场风月  官道无疆  一号红人  官商  重生之官路商途  宦海沉浮  重生之官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