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扶贫资金投入运用状况的调查报告
3、部门联动,建立高效合理的监管体系。首先,要坚持扶贫项目及资金集体审查。在将项目资金捆绑使用的同时,坚持自下而上,分级负责的原则,协调各相关部门,强化各自职能,提高服务水平。建立健全资金划拨、使用监督管理机制。并对扶贫资金实行动态管理,定期进行跟踪检查、逐项审计,杜绝资金挤占挪用等现象的发生。其次,要优化监管模式。采用系统化、网络化的监管模式,实现关口前移,使监督重点由事后督查向全过程监督转变,使资金监管贯穿于管理、审批、分配、拨付全过程。要编制涉农资金审批流程图,涉农资金审核、分配、拨付、使用各个环节实行流程化管理。要依托网络平台,建立由涉农资金电子网络“监管系统”和“公示系统”组成的电子网络监管体系。通过“监管系统”内网,对涉农资金进行全程监督、动态监管和实时监控。依托涉农资金监管公示网站,将涉农直补资金使用情况向社会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实行“一卡(折)通”兑付,避免涉农资金在层层流转中被克扣、挪用等。第三,要建立联系会议制度。由纪检部门、扶贫部门、财政部门、审计部门、信访部门、检察院等机构组成联系会议,共同参与对扶贫资金的监管,实现信息共享,步调一致。
4、严明职责,建立层次分明、相互衔接的保障体系。一是要强化组织领导,确保“事前”有人抓。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依靠农民群众支持和参与的领导体制以及工作机制。要明确分工,从整体上加强对扶贫资金管理工作的领导。特别是每笔扶贫资金拨付或者每个扶贫项目开始操作之前,都要明确专人负责,且要一“跟”到底二是要强化检查预防,确保“事中”有人管。充分发挥纪检监察、审计和财政部门的监督职能,定期和不定期对扶贫资金进行监督检查,防止截留、挤占、挪用、套取、贪污等违纪违法行为发生,确保扶贫资金或项目在运作过程中,能够安全、合规、有效使用。三是要强化责任追究,确保“事后”有人问。资金或项目实施完之后,监管部门都要及时跟进。对扶贫资金主管部门在监督管理工作中存在失职、监督不到位、发现问题查处不力等行为,严格予以问责处理,提高制度的刚性约束。
阅读拓展:
精准扶贫与整村推进工作调查报告
《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提出,“整村推进”是新阶段为如期实现扶贫目标所采取的一项关键措施,要求以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为对象,整合资源、科学规划、集中投入、规范运作、分批实施、逐村验收,*落实扶贫开发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考察时表示,扶贫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要精准扶贫,切忌喊口号,也不要定好高骛远的目标。如何在扶贫实践中合理地运用扶贫模式,扶贫思路在扶贫实践中的成效如何,两种看似不同的思路是否存在以及如何对话与互动,这些都需要实践后期的*跟进调研。
我们“花儿与少年”暑期实践组成员分别是社会工作1201韩萌、杨州、王健男,法学1203杨柳,旅游管理1201聂雨琪。小分队从所学出发,以贵州省铜仁江口县梵净山村寨沙侗寨为研究样本,就以上欲探索问题进行实践调查。
暑期实践小分队充分利用在梵净山村的体验时间,积极联系并成功采访了铜仁地区江口县刘副县长、县委宣传部李副部长;参观了江口县扶贫开发办公室,并与办公室工作人员进行访谈;采访当地农家乐老板娘、民族银饰店老板娘等多位当地群众了解情况;向江口县梵净山村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信贷员了解基本情况;并实地游览了梵净山,感受其旅游开发的实际成果。
以下就实践收获与感悟进行分享:
一、寨沙侗寨发展基本情况
梵净山坐落于中国贵州铜仁地区的三县交界处,为武陵山脉主峰,原始生态保存完好,1982年被联合国列为一级世界生态保护区。是著名的“古佛道场”。少数民族众多,在梵净山麓,居住着土家族、苗族、侗族等19种少数民族。梵净山村寨沙侗寨即坐落在梵净山脚下。由于地处偏远、交通不便、生态脆弱、工农业经济基础薄弱、人才流失严重,寨沙侗寨长期依靠农业,经济十分落后,曾是贫困县,温饱问题一直困扰当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