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扶贫资金投入运用状况的调查报告
如果考虑进一步具体落实来看,发展旅游,前期工程投资浩大,个人单打独斗困难重重,尤其是融资问题必须有政府出面牵头。全村有什么优势,村子开发要朝什么方向,有哪些基础设施要配套,需要多少资金去运作,钱拿到了又该怎么切实花在该花的地方,整村推进思路下的金融支持具有鲜明的“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但宏观的计划不能只是规划在图纸上,具体的实行就一定需要细致入微的工作,了解到底有多少人需要怎样的帮助,形成责任义务兼有的一对一方案,这种由模糊渐细致,由枝干到毫末的过程,是将全村一致目标与个别家庭需要吻合的过程,我们姑且可以称之为由矛盾普遍性到矛盾特殊性。
这里就说到了矛盾普遍性和矛盾特殊性的问题。矛盾的普遍性是事物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特殊性是事物的个性,是暂时的,有条件的。对于寨沙侗寨来说,曾经的贫困、青山绿水、发展旅游是整体的、普遍的,但每家每户的实际情况又是不同的、特殊的。为了“当务之急是解决温饱问题”的整体利益,寨沙侗寨必须有统一的发展旅游的大方向,需要科学而强有力的整村推进,而为了保护和照顾每个家庭的特殊之处,就要精准扶贫,有的放矢,即所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顺着这个矛盾分析的思路,我们认为,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矛盾的特殊性之中,特殊性体现着普遍性。在整村推进大前提下实行精准扶贫,尊重着特殊性中的普遍性,也肯定着特殊性的存在。但对于“矛盾普遍性寓于矛盾的特殊性”却不能很全面的处理,也就是说,曾经的贫困、青山绿水、发展旅游是显而易见的、共识的,但现实考察中的整村推进却是看到这些共识之后的“一厢情愿”,是缺少民众参与的,对特殊家庭的情况考虑不足。
在这里,我们讨论一下现实考察中发现的不足之处。
(一)从前面对当地百姓的访谈中,我们已经能隐约看出来他们的不满他们反映的问题多是集中在政府帮扶集中,不能顾全局;个人承担风险过大;淡旺季差异悬殊;道路规划不合理。对于一个刚刚摆脱贫困线,在竞争激烈的旅游行业艰难起步的小村寨,资金和经验的不足势必会带来诸多问题的出现,回看也已取得的成绩,或许我们应该本着更加宽容的心态,但问题不应该被无视。
对寨沙侗寨来说,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他们是很幸运的,政府将其作为旅游扶贫的典型来打造,资金、人才、精力的投放是其它临近村落难以企及的,短时间内他们的发展是最好的,但另一个方面,我们也注意到,不少店铺出现难以维继而关门的现象。很多店老板将其归罪于道路的规划不合理,单一的通往景区的道路设计导致客流流失;而对于政府实际帮扶这方面也有人抱怨十分有限,因此个人往往要承担很大的风险;在旅游服务业店面布局上,群众认为存在政府引进诸如星级酒店等大项目,对小一些的事务用力不足的问题。从中我们不难看出,政府的旅游扶贫整村推进还是偏于单方面良好意愿的,欠缺对民意的了解和征集,致使很多切实影响当地百姓生意的因素都没有被很好地周全。
(二)另一个问题虽然也多被被访者提及,但似乎并不影响当前的收入,即同质市场问题。当地群众反映,寨沙侗寨复制其他地方成功的侗族、苗族文化;而我们作为参观学习者也能感受到农家乐几乎如出一辙,缺少民族感;甚至连旅游景区遭人诟病的奇高物价也被复制了过来。在同质市场中求生存的当地人显得难于独立自主,只能跟随大流。
政府高歌猛进整村推进,精准扶贫,百姓却感觉成效并非甚如人意,以上分析的情况显示出一种政府与群众之间互动的不完善。整村推进本身就带有强烈的政府单方面主动的色彩,精准扶贫从先决条件来说,还是政府采取措施遏制贫困的主动行为,政府自上而下能动性是可圈可点,但群众却显得很被动。旅游扶贫并不是一方努力的工程,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考虑,为什么会有很多贫困县难于脱贫,甚至依赖贫困的帽子,除却诸多先天自然社会条件,更不容忽视的是:政府懒得动起来强大自己,老百姓看不到富裕的前景,又在缺乏各种致富因素条件下丧失脱贫动因,形成一种可怕的贫困亚文化和贫困循环。我们欣喜地看到江口县政府对打好旅游扶贫一役的信心决心,也能感受到当地老百姓逐渐坚定的对贫困的无畏,但仍然显得老百姓主动性发挥不足,群众的很多现实诉求得不到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