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三、聚焦扩大内需,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梯次推动十大服务业发展,着力培育消费场景、增强消费活力,确保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9%。

  大力发展商贸物流。加快中心城区“五大商圈”提档升级,推进西南商贸城(三期)建设,培育特色商业街区。加快中国物流(泸州)国际供应链物流园、全省LNG清洁能源推广应用示范项目建设,创建国家**企业2家以上,争创“全国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城市”。*推进电子商务示范工程,加快电商进农村示范县项目建设。积极组织参加“川货全国行”“惠民购物全川行”等活动,着力拓展消费市场。

  加快发展全域旅游。推进世界茶酒小镇、罗汉林旅游扶贫特色小镇等项目,启动泸州老窖旅游景区、四渡赤水红色旅游区创建国家5**旅游景区,加快黄荆老林、福宝景区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支持有条件的区县争创天府旅游名县。大力实施景城一体化建设,加快打造世界白酒文化博物馆、茜草工业遗址、护国运动文化园、枇杷沟传统历史街区等文化地标和旅游精品。促进农商文体旅深度融合,加强旅游线路策划和市场营销,实现旅游总收入580亿元。

  积极发展金融会展及其它服务业。大力发展现代金融业,新引进金融和类金融机构3家以上,银行业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增长13%。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200亿元以上。扎实推进全国首批养老服务综合改革,加快西南医疗康健中心等项目建设,推动都市养老、生态休闲、避暑养身融合发展。深化国家文化消费试点,大力发展文创产业,培育文化消费市场。创新办好“酒博会”“商博会”“农博会”,促进会展经济加快发展。

  四、聚焦区域中心城市建设,提升城市能级和水平

  全面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着力优化生态、生活、生产空间布局,增强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打造“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新型城市名片。

  坚持高水平规划。突出拥江发展,探索以长江沱江为城市主轴线,梳理沿江功能布局和山水通廊,充分展现江河岸线生态景观和城市天际轮廓,合理扩大生态空间、控制生产空间、调优生活空间。完成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和总规环评,优化提升蓝田片区控规,完成酒业园区扩区控规编制,启动空港新城、泸川新城控规编制,推进中心城区山体保护、蓝线、燃气、通信、节水等专项规划编制,推动泸县、合江县与中心城区同城化发展。积极开展公园城市规划研究和重点区域城市设计,严格规划执行,充分彰显泸州独有的山水特色和文化底蕴。

  坚持高标准建设。加快推进茜草片区、城西片区、长湿新城片区、高铁新城建设,新增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15平方公里。着力畅通城市通道,大力推进长江二桥、长江六桥、二环路建设,确保沱江五桥(一期)竣工通车。着力完善城市功能,加快建设第二批公共停车场,稳步实施旧城改造,建成海绵城市10平方公里。启动公园城市试点,大力实施“五大工程”,加快城区绿道和连江生态公园、倒流河生态湿地建设,积极引入特色街区和公共设施向滨江区域集聚,加快建设滨江城市会客厅,提升区域中心城市能级。

  坚持高质量治理。加快城乡环卫一体化,推进城北、城西垃圾压缩中转站建设,确保古叙垃圾焚烧发电厂、泸州市有机废物协同处理项目建成投用。加快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实现“厂站应建尽建,污水应收尽收”。推进数字城市向智慧城市转型升级,探索建设标准化街区和停车智能管理平台,推进城市治理精细化、规范化。强化城市依法治理,*开展违法建设、违规广告、扬尘油烟污染等专项整治。巩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提升城市宜居品质,让城市更加温馨、更有温度、更具温情。

  五、聚焦乡村振兴,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统筹实施“五个振兴”,加快推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努力探索乡村振兴的“泸州样本”。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建基地、搞加工、创品牌、强质量,大力发展“农业八大特色产业”。优化“一带三区”产业布局,推进农业绿色生态发展,完成47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发展高效节水灌面3.5万亩,积极创建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引进一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推进粮食、甜橙、茶叶、林竹等特色农产品加工。强化农村人才队伍建设,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培育一批有科技素质、有职业技能、有经营能力的新型职业农民。抓好“酒城优品”农业区域公用品牌和企业(产品)品牌打造,提升“泸字号”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