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

  ——2019年1月4日在渭源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渭源县人民政府县长蔺红军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18年工作回顾

  2018年,面对严峻经济形势和多重发展困难,县人民政府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牢把握稳中求进总基调,聚焦脱贫攻坚最大任务,迎难而上、负重奋进、开拓创新、真抓实干,较好地完成了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脱贫攻坚取得阶段性成效,有力推动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预计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5.4亿元,增长6.1%;固定资产投资15.73亿元,增长1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48亿元,增长6.1%;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9.6亿元,增长24.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1亿元,增长8.6%;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3531元、7360元,均增长8%。实现外贸进出口总值326万元。国家和省市领导多次莅临我县调研指导工作,2018年中国药博会中药材产业扶贫论坛、全省产业拉练现场观摩、全省中药材产业扶贫现场推进会、欧美同学会脱贫攻坚现场会以及渭水文化旅游节、美食节等一系列节会在我县成功举办,体现了中央和省市对我县工作的关心支持和鼓励鞭策,更是对我县干部群众探索创新、真抓实干的充分肯定。人民日报社、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中央媒体对我县脱贫攻坚、经济社会发展密集报道,渭源影响力、知名度和荣誉度全面提升。一年来,我们重点在以下方面取得了新进展。

  脱贫攻坚扎实推进。紧盯“两不愁、三保障”1脱贫目标,实施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打好政策组合拳,整合投入各类资金17.8亿元,退出贫困村31个,净减少贫困人口2.2万人,贫困发生率降至9.08%。健全推进机制,聚焦深度贫困,组建县乡脱贫攻坚前线指挥部,实行党政领导周调度、遍访贫困对象、周督查周通报月评比等制度,落实“一户一策”“一册一卡一清单”2精准帮扶措施,全覆盖开展扶贫领域专项巡察,推行驻村帮扶工作队常态化管理,健全了一线指挥督战、各级协调联动和督查考核倒逼的推进机制。创新产业扶贫,采取折股量化、产业到户奖补两种形式,加快培育一批带动贫困户短期致富长期增收的多元富民产业,形成马铃薯种薯、中医药、草牧业等优势产业主导,光伏、食用菌、花卉、旅游、扶贫车间等新型产业补充,劳务产业跟进的产业发展新格局,新发展国有农投公司20家、涉农企业244家、合作社1385个,实现所有村2家以上合作社全覆盖、贫困户产业到户到人和折股量化入股全覆盖,户均折股量化资金达到1.99万元、以奖代补资金达到6446元,人均从产业(含劳务)获得的收入占可支配收入的78%。全力补齐短板,新接通自来水2224户,新建改造通村道路388公里、农村电网419公里,实施易地扶贫搬迁1606户、危房改造2194户,饮水安全率、行政村通畅率均达到100%,自然村通动力电、行政村宽带网络实现全覆盖。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7.18%,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参保率分别达到98.4%、98.9%。村级集体经济“空壳”全面消除。聚集帮扶合力,*开展“大走访、大排查、大讲习、大帮扶”活动,订单式培训1.3万人次,激发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万企帮万村”活动全面加速,在全市率先开展“互联网+社会扶贫”,社会扶贫网注册1.8万人,成功对接事项2000多个。国扶办、福州市及晋安区、欧美同学会等投入帮扶资金2.7亿元,定点扶贫、东西部协作帮扶、社会扶贫工作扎实有效开展。保障脱贫质量,全面落实扶贫领域项目资金公开公示办法,建设渭源县惠农资金监管网,全力整改各级反馈(自查)脱贫攻坚突出问题187条。扎实开展“脱贫攻坚作风建设年”活动,持续开展扶贫领域作风和腐败问题专项整治,确保脱贫攻坚工作务实、过程扎实、结果真实。

  项目建设不断强化。抢抓国家政策叠加机遇,狠抓项目建设,增强发展后劲。加快项目实施,开工建设项目113项,总投资117亿元,完成投资29.6亿元,拉动投资增长10%。连续梯次集中开工项目5批58项。推进重点项目,谋划实施“奋进之笔、得意之作”3项目6项,县城区供水工程进展顺利,定渭公路建成通车。渭武高速、易地扶贫搬迁等9个市列重点项目和县医院综合楼、会川污水处理工程等12个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完成年度建设任务。扩大招商推介,组团参加“海交会”“兰洽会”等重大节会,实施招商引资项目27项,落实到位资金25亿元,现代农业产业园金鸡扶贫、佛慈红日精制饮片配方颗粒生产等重点招商项目加快推进。健全机制保障,全面落实领导包抓、“六张清单”4“八项制度”5等项目推进机制,修订完善项目管理办法,创新联审联批6、“一会三函”7等措施,简化项目报账审批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