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实施工业强市战略,突出传统产业绿色化改造,狠抓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实施千万元以上工业项目67个,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30亿元。加快建设史丹利中药材专用肥生产线节能改造等49个技改项目,新建薯峰公司农产品包装生产线等22个项目。推进特色优势产业向生物制药、中医保健康养、马铃薯主食化加工等消费型工业转型,建成佛慈红日中药饮片和配方颗粒生产线等22个项目。鼓励龙头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打造总部型企业。培育小微企业100户以上,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0户以上、产值超亿元企业5户。履行经济开发区建设管理“双五”职能,优化规划、考核、统计等体系,强化设施配套,增强服务功能。加大园区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新奥能源综合能源站、空气净化设备生产等高科技项目,形成特色鲜明的创新产业集群。促进市内经济开发区与中东部地区开发区结对合作。建设定西现代科技园。渭源工业集中区升级为省级经济开发区。

  落实促进消费配套政策,推动消费转型升级。健全城乡消费市场体系,提高甘肃中药材交易中心、康美西部中药城等12个大型商品交易市场运营水平。加大批零市场二次招商力度,引进品牌零售企业开设连锁门店或购物中心,提升马铃薯批发市场、亿联国际商贸城等专业市场服务能力。加强与生鲜农产品直供平台合作,完善快递和冷链物流体系,推动特色农产品实现超市直购、网络直销。开展全国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工作,打造供应链创新应用示范城市。

  (三)紧紧扭住新旧动能转换,积极培育发展生态产业。制定十大生态产业“一业一策”支持政策,建立统计监测、绩效评价、督查考核制度,强化生态产业发展推进机制。编制《特色优势产业规范提升三年行动计划》,今后三年每年投资3000万元,专项用于中医药、马铃薯、草牧、种子种业等产业规范提升。

  中医中药产业,深化国家中医药产业发展综合试验区核心区建设,推动中医药产业向药医并重、生物制药、康养保健转变。以陇西县为中心,打造中药原料药生产供应保障基地。围绕GAP种植、GMP加工、GSP流通、GEP检测和GLP应用,填补产业标准空白,推进全产业链开发、全过程监测、全生命周期服务。建设当归、黄芪、党参等道地药材种子种苗基地14万亩,标准化种植率稳定在80%以上。完善中药材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和追溯体系,保护道地中药材品牌。发挥市农科院科研优势,破解中药材种质退化问题。发展以中药饮片、配方颗粒、中成药、生物制药为主的精深加工业,建成投产扶正药业、天士力中天药业、神威药业等企业配方颗粒生产线,开工建设采芝林中药科技产业园。加强与广州大参林药业合作,建设总投资20亿元的甘肃道地中药材加工产业园,推动道地药材由种植到加工到检测一条龙发展。中药材加工转化能力达到38万吨,中医药加工产值达到75亿元。依托甘肃中药材交易中心,推进智能云仓、交易展厅、检验检测中心建设,推动农企联动、中药材仓前仓后和线上交易线下体验结合,打造全国中药材产业链一体化供应平台,实现税收、质量两个可管控。中药材静态仓储能力和交易量均达到100万吨以上,交易额达到200亿元。启动建设通渭温泉康养谷等3个中医药康养度假基地,加快建设康美(陇西)健康小镇。岷县创建全国当归种植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

  循环农业产业,抓好安定、临洮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扶持陇西黑家岔等田园综合体建设,争取中建材智慧农业产业园落地实施,开展安定、通渭、陇西、临洮10万亩耕地休耕试点。推动马铃薯产业品种、品质、品牌“三品”统一,农业、工业、产业、事业“四业”融合,鲜食化、主食化、工业化、市场化、产业化、国际化“六化”并进。严格执行脱毒种薯标准,加快新品种引进和专用型品种推广,推进脱毒瓶苗生产供应中心建设,生产原原种12亿粒以上,原种、一级种种植面积分别达到10万亩和90万亩。加强种薯市场监管,规范种薯销售行为。引导支持新型经营主体适度规模种植,提高机械化水平,稳定马铃薯种植面积。研发推广“土豆宴”,支持鲜食化加工、主食化产品企业发展。实施薯香园马铃薯系列产品深加工等3个技改项目,促进蓝天淀粉等企业降本增效、达产达标,推动圣大方舟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拉动上下游产业集群发展。依托国家级定西马铃薯批发市场,建成智慧化交易平台。建设马铃薯种薯科研服务中心和马铃薯小镇,建成中国薯都定西博览园。坚持以草带畜,推动牧草就地转化,促进草牧一体化发展,加快建设草牧业生态循环经济试验示范区。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建设优质牧草试验繁育基地3000亩。实施草牧产业园、优质牧草种子繁育、高端草产品种植、商品草应急储备集散、牧草智能云仓等草产业项目。扶持民祥、天耀、方正等企业发展壮大。新建规模养殖场(小区)100个,引进大型企业发展规模化养殖和畜产品精深加工,延长草牧业发展链条。积极推进高原夏菜标准化种植,稳步扩大林果种植面积,鼓励开展工厂化育苗、标准化种植、品牌化营销。推广全膜双垄沟播旱作农业364万亩,推进粮改饲和玉米秸秆循环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