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二、突出企稳转型升级,县域经济稳步发展

  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推进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两手抓”,着力构建绿色生态产业体系,力促县域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主要经济指标止滑回稳,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呈现出稳中向好、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

  一是绿色畜牧业提质增效。用好用活600万元绿色畜牧业发展基金,积极推广“少养精养”和舍饲半舍饲养殖模式,天然草原核减牲畜3.05万个羊单位,细毛羊存栏规模控制在60万只以内,实现动态平衡。在大河、康乐、皇城等细毛羊主产区推广甘肃高山细毛羊品种改良和“两年三产”繁育技术,在浅山区推广肉牛养殖1万头。开展细毛羊、高原牦牛和肉牛农牧业保险业务,年赔付金额516万元。建成养殖小区3个、舍饲棚圈756座、储草棚256座,培育示范性家庭农场8家,新增农牧民专业合作社24家,建成国家级示范性专业合作社1家、省级示范性专业合作社10家。

  二是工业经济企稳运行。完善县级领导联系帮扶重点企业和定期调度机制,按照“一企一策”制定瓶颈问题清单和解决方案,落实电价补贴、证照帮办、银企对接等帮扶措施,全力为企业生产发展提供优质服务和良好环境。镜铁山桦树沟矿新增产能及黑沟矿区新建“六大系统”等重点项目进展顺利,西沟石灰石矿技术改造提升系列工程全面完工,为支撑全县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白石头口子三、四级水电站等复工建设。全县23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已有20户复工生产,复工率达到86.9%。加快推进祁青工业集中区管理体制改革,园区综合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被省政府认定为省级开发区。

  三是全域旅游持续升温。大力实施全域旅游大景区建设、全产业链打造、管理服务水平提升和全民宣传“四大行动”,投入资金450多万元完善景区服务设施,启动中华裕固风情走廊、马蹄寺等景区规范化运营,稳步实施祁连山自然生态博物馆、康白集镇游客接待中心建设及周边旅游资源开发,有序推进大都麻民俗文化艺术村、祁连山白臀鹿文化产业园等项目,培育旅游示范村22个,设计开发旅游商品700余种。大力推进智慧旅游建设,集成开发“一部手机游肃南”模块,精心筹办赛马会、踏雪节、玉博会、艺术节等重大旅游文化节会和体育赛事活动72项,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530.6万人次,同比增长24%,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6.6亿元,增长38.4%。

  四是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健全完善领导干部包联包抓责任,全面落实项目建设“三个清单”和“五个一”工作机制,推动前期项目加快落地、新建项目加快开工、在建项目加快进度。全年开工建设重点项目55项,完成投资8.5亿元;争取国家投资项目118项,到位政策性资金10.03亿元。持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2018年“兰洽会”5项签约项目全部落地,其中合同项目4项、投资额5.65亿元,协议项目1项、投资额1亿元;全年新建续建招商引资项目10项,到位资金6.1亿元。海牙沟七一冰川矿泉水生产线加快建设,已具备生产条件,先期吸纳14名大学毕业生和33名劳务人员就业,为促进经济转型、推进产业融合、拉动社会就业发挥了样板示范效应。

  三、突出统筹融合创新,乡村振兴扎实推进

  坚持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并重,完善公共服务和改善基础设施并举,大力构建优势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城乡融合发展格局,城乡面貌持续改善,发展后劲不断增强。

  一是聚力打好脱贫攻坚战。坚持精准施策,下足绣花功夫,落实专项扶贫资金4882万元,整合投入资金3484万元,实施扶贫项目75项,完善扶贫政策17项。充分发挥村“两委”干部、驻村工作队和结对帮扶责任单位“三支队伍”作用,选派第一书记26名,组织帮扶干部35人进驻扶贫一线。*实施“一户一策”精准脱贫计划,对建档立卡贫困户从产业增收、教育惠民、健康扶贫、安全住房、兜底保障等方面制定切合实际的帮扶措施,对有潜在返贫风险的困难户加大社会救助力度,兜住贫困人口民生底线。实施贫困户“六个一”扶贫产业,落实产业扶贫资金4357.4万元,培育“扶贫车间”2户,大力发展集体经济,拓宽贫困人口增收渠道。按照贫困县、贫困村、贫困人口退出指标反复进行查漏补缺,顺利通过全省贫困县退出验收第三方监测评估,并经省政府批准退出全省“插花型”贫困县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