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2018年工作回顾

  2018年,是我县全力决战脱贫攻坚取得重大突破的一年。一年来,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县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县委各项决策部署,聚焦脱贫攻坚,全力推进落实,基本完成了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各项事业在克难奋进中取得新进步。

  ——减贫目标按期完成。创新完善七项抓促机制,省市县乡7563名帮扶干部尽锐出战,集中攻坚,战果丰硕,预计全县59个行政村脱贫出列,6376户26970人实现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下降到12.1%,是全省脱贫人口最多的县。

  ——扶贫投资持续增加。全年共投入扶贫资金6.87亿元,新增发放产业扶贫贷款3.95亿元,争取专项债券4.8亿元,抢抓土地增减挂钩政策机遇,复垦土地8600亩,交易指标1138亩,获得资金3.4亿元,有力地保障了脱贫攻坚。

  ——产业招商有序推进。引进伟赫乳业、正大集团、德华生物、锦泰电力等行业龙头企业,毛井奶山羊养殖场建成投用,18万吨乳制品加工厂、万头生猪养殖场和山城肉羊制种基地相继开工,有效支撑了产业发展。

  ——电商交易规模扩大。发布了“环乡人”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带动全年实现电商交易额7.1亿元,增长129%,相当于前三年之和,网络零售额达到1.27亿元,增长60%,占到全市的四分之一,环县被评为“2018年中国特色产业互联网品牌示范县”。特别是“双11”当天网络销售突破500万元,环县成功跻身国家级贫困县电商销售百强榜前20名。

  ——居民收入实现预期。聚焦产业扶贫,贫困人口人均投入资金5562元,扶持力度为历年之最,人均来自产业收入达到3830元。预计全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710元,增长1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920元,增长10%。

  一年来,我们重点抓了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精准脱贫在综合施策中初见成效。紧盯“两不愁、三保障”,抓实“一户一策”,实施“四类分类”,在精准管理、责任落实、教育引导上狠下功夫。坚定产业扶贫主攻方向,突出肉羊、牧草、小杂粮三大优势产业,全产业链扶持培育,出台了46项扶持政策,因户施策帮扶。大力推行“331+”肉羊产业扶贫,初步实现了“五好”目标。通过政府扶持、龙头带动、金融支持、服务跟进、保险托底、合作社上下联动,全方位构建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产业发展联合体,将贫困户嵌入到旱涝保收的产业链上,找到了增收脱贫的好路子。充分发挥龙头企业核心引领作用,采取订单模式,中盛公司屠宰肉羊8万只,生产羊肉1600吨,实现了产值和销售收入“双过亿”。荟荣草业公司订单种植优质牧草10万亩,带动全县种草45.8万亩,生产商品草5万吨,青贮饲草40万吨,形成了规模化、专业化发展的好态势。依托龙头公司配股分红,带动10302户一、二类贫困户户均增收1000元。支持能人办社,让贫困户跟着能人走,扶持建办合作社468个,其中“331+”湖羊养殖合作社171个,搭建起了全面覆盖的互助合作好载体,带动除五保户之外的5652户三、四类贫困户户均增收4500元以上。推行社会化防疫和技术服务,抓好分层培训,推广程序免疫、分圈饲养、配方饲喂,普及了科学养殖的好方子,引导发展湖羊标准化养殖示范户911户,户均收入达到2万元左右。实行养殖成本和价格目标双重保险,全年调引湖羊4万只,保险理赔91.2万元,建立了风险可控的好机制。全省产业扶贫现场会观摩了我县4个示范点,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对我县肉羊产业扶贫进行了专题报道。整合投入各类资金8390.5万元,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全面消除了“空壳村”。推广种植优质小杂粮70万亩,其中订单种植30.2万亩、订单收购2.6万吨,黄花菜、中药材等多元产业效益稳步提升,环县“寿星果”单颗“果王”拍出了18888元的好价格。扎实开展就业扶贫,选聘生态护林员945名,开发公益性岗位752个,建办“扶贫车间”10个,吸纳就业462名,累计帮助2159人实现了就地就业。完成培训8848人,带动输转劳务5.5万人,创收13.5亿元,全力帮助贫困群众过上好日子。持续深化扶贫协作,落实帮扶资金3787万元,实施帮扶项目8个,完成专业技术人才交流156人,440名贫困家庭劳动力在天津南开区和中国化学工程集团下属企业实现了稳定就业。着力抓好住房保障,新建集体公租房60处,实施C级危房改造3396户,完成住房安全认定4万户。新建易地搬迁安置点28处,建成住宅661套,富润小康嘉园分配到户1256户,“十三五”规划搬迁任务全面完成,群众住上了安全实用的好房子。全面加强精神扶贫,逐村成立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和红白理事会,移风易俗,扶勤惩懒,表彰奖励各类先进典型4089人,树立了标杆,鼓舞了人心,凝聚形成了向上向善的好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