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一年来,我们聚力开放共融,城市能级加快提升。深化实施“融杭接沪”战略,以接轨沪杭科创新区、拥湾发展产业高地、深度融杭品质新城的定位,编制杭海新城(长安许村一体化)发展规划。全力攻坚许村“两全”行动,重点区域征迁安置取得突破,融杭空间进一步打开,与余杭合作开发区块实现项目落地。高新区与下沙4条道路实现无差别贯通并完成更名。杭海城际铁路累计完成投资67.5亿元,约占投资总概算的50%。钱江通道北接线、京杭运河二通道先行段开工建设,杭平申航道(海宁段)全线贯通,做好沪杭高速许村段改建等项目的前期工作。积极参与嘉兴全面接轨上海示范区建设,漕河泾海宁分区科技绿洲二期项目竣工。出台加快推进城市国际化实施意见,举办第三届法国“海宁日”和首届海宁“法国日”等活动,中法(海宁)国际合作产业园、中法合作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挂牌成立,启动建设欧洲(瑞典)产业园、中德产业园。主动应对国际经贸摩擦,积极引导企业加快开拓新兴市场,启动比利时跨境电商保税仓项目,推进北美家居跨境电商平台建设。预计全年实现出口490亿元、增长15%以上,列全省第9,被认定为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全面开展与四川黑水县东西部扶贫和对口支援工作,*开展与金华武义县山海协作工作,认真做好与丽水景宁县结对“消薄”工作,海宁-武义生态旅游文化产业园首批项目开工建设,荣获省结对帮扶先进集体。

  一年来,我们聚力统筹协调,城乡面貌不断改善。强化规划引领,完成市域总规、紫薇组团暨鹃湖国际科技城控规等规划的编制。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建成海州路东延等20条市政道路,完成水月亭路(赵家漾路-海昌路段)等老旧道路改造。完成浙大国际联合学院周边、麻泾港滨河公园等绿道建设,新建(改建)绿地49.3公顷,新增绿道7.6公里,通过国家园林城市省级复评。城乡路网建设进一步优化提升,获评全国首批“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市)和省首批万里美丽经济交通走廊示范县(市)。开展中心城区“房屋征收大会战”,签约率达99.9%,累计受益群众1300余户。纵深推进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配套明显提升,全市12个小城镇全部通过省级考核。长安、袁花连续4年获省、嘉兴小城市考核优秀。*开展工业园区和旧厂房改造提升,开工改造项目68个、面积76万平方米。创新实施“411”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三年行动,启动项目18个、面积5.5万亩,全省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现场会在我市召开。*实施第二轮星级美丽乡村建设,积极开展村庄景区化建设,周王庙胡斗村入选省休闲旅游示范村。出台高质量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带动全域提升实施方案,2834户刚需户批准建设,291户农村危房得到有效治理。启动实施第七轮“强村计划”,谋划建设市镇“飞地”抱团项目13个、参与村142个,全省最大的县(市)级“飞地”抱团项目开工建设。统筹城乡发展水平居全省第5。

  一年来,我们聚力绿色发展,生态环境持续好转。坚决抓好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的整改落实,94个信访交办件按时办结。持续攻坚“五水共治”,完成年度“污水零直排区”建设任务,水源保护区优化调整方案获省政府批准,全市主要河道Ⅳ类水及以上水质占比达89.1%,其中Ⅲ类水占比为45%,饮用水水源地原水水质达标率100%。盐官镇荣获全省剿灭劣五类水工作先进集体,鹃湖成功创建省级“美丽河湖”。顺利通过省节水型城市创建考核。强化大气污染防治,高标准推进经济开发区、高新区、经编园区等重点区域臭气废气综合治理,完成全市46家工业有机废气重点企业深化治理,持续做好道路、工地等的扬尘治理,全市空气质量指数优良率达83.9%,PM2.5浓度下降至39微克/立方米。扎实推进土壤污染防治,开展第二次全国农业污染源普查,完成化工、印染、制革等6大重点行业95家重点企业用地信息采集和风险筛查工作。完善垃圾大分流小分类机制,城乡垃圾分类覆盖率达96%,绿能环保项目开工建设,成功创建省级静脉产业示范城市。精准制定市镇两级节能降耗方案,建立高耗能行业新增产能能耗等量置换机制,坚决打好能源“双控”攻坚战。

  一年来,我们聚力普惠共享,民生保障日益增强。全面完成人大代表票决产生的8个政府民生实事项目年度目标任务。全国文明城市通过复评。持续加大就业创业帮扶力度,全年新增城镇就业19912人。全国因病致贫家庭重病患者医疗救助试点工作通过验收。“一户一策”帮扶175户低收入家庭增收脱贫。建成硖石、海昌、马桥、黄湾4家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城乡社区助餐配送餐服务覆盖率达60%以上。召开全市教育改革发展大会,启动教育“十大工程”“六项改革”。实施城区公办幼儿园服务区招生制度,适龄幼儿就近入园迈出实质性一步。全面深化中小学课程改革,中高考成绩稳中有升,名校录取突破百人。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通过独立学院规范设置省级验收。成功创建第四批国家级农村职成教示范县(市)。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效。持续深化“双下沉、两提升”,浙大妇产科医院托管市妇保院项目正式实施,新增“沪杭名医工作站(室)”15个,斜桥中心卫生院建成使用。皮革城与市第二人民医院、海宁卫校合作办医办学。成功创建“国家级妇幼健康优质服务示范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通过复审。文博事业发展、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分别列全省第1和第3,成功举办斯诺克国际公开赛、速度轮滑国际公开赛等体育赛事。《海宁市志(1991~2010)》出版发行。深化“三社”联动服务,成功创建首批省级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加强退役军人服务管理,实现市、镇(街道)、村(社区)三级服务网络全覆盖。高质量完成全市“七五”普法中期评估工作。*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和交通安全大会战,扎实推进投资理财领域违法犯罪活动专项治理,圆满完成观潮节、世界互联网大会、国际进口博览会等重大活动的维稳安保工作,全国公安智慧监管工作现场会在我市召开。全市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向好,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50%和24.4%。成功创建省食品安全市。平安海宁实现“十三连冠”。妥善处置我市公民泰国普吉岛重大遇险事件。新闻广电、关心下一代、慈善、红十字等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工青妇、老干部、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等工作取得新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