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坚定不移推进生态绿色发展。持续推进“低散乱”(高危污)企业整治攻坚,通过“退二进三”、梯度转移、整合入园、执法倒逼等措施,基本完成整治提升工作,关停整治企业(作坊)2400家以上,完成整村清零60个以上。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促进传统产业清洁化改造,全面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编制完成《海宁市综合性资源循环利用发展规划》和《海宁尖山静脉产业园规划》。深化“能效引领”试点改革,坚持节能、控能、优能联动,充分发挥区域、行业、企业三个主体作用,严控低效用能增长,切实优化能源结构,持续推进能源“双控”。

  (七)大力实施高质量民生提质行动,全力开启幸福海宁新篇章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加大民生领域投入,努力在困有所扶、幼有所育、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等方面不断取得新进展,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全面推进低收入群体增收脱贫。坚持“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持续推进低收入家庭增收脱贫三年计划,全面实施低收入家庭危旧房解困和扶贫增收项目,激活低收入家庭资源性资产,帮助2000多户低收入家庭获得稳定收益。加强低保动态管理,切实提高社会救助精准化、精细化服务水平。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进一步做好困难群体的就业帮扶工作。大力发展慈善事业,引导慈善资源精准有效地参与扶贫帮困、脱贫攻坚。

  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位置。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实施教育“十大工程”“六项改革”,努力使我市教育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匹配。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施教育综合改革,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持续优化教育资源布局,加快推进桃园幼儿园北湖园、实验小学南校区等教育项目建设。完善学前教育服务区招生制度,保障幼儿就近入园。优化教育质量综合评价体系,持续深化教育联盟建设,创新与沪杭名校开展合作,新引进1所高品质民办私立学校,促进中小学教育质量持续提升。加强职业教育,充分发挥职业学校在培养社会化技能人才中的重要作用。海宁卫校引入高职院校并启动异地新建。建立校外培训机构治理长效机制。

  扎实推进健康海宁建设。认真实施《健康海宁2030行动纲要》,坚持防治结合,不断提高全市人民健康水平。加快组建由市人民医院、市中医院、市中心医院牵头的三大医共体医疗集团,持续深化与上海长海医院、省人民医院、浙大妇产科医院等的合作,扩大与浙大附属医疗资源合作,确保我市“双下沉、两提升”继续走在全省前列。推进市中医院改扩建、长安镇(高新区)卫生院分院、市人民医院经济开发区分院等项目建设。巩固落实国家卫生城市长效管理机制,实现全市国家卫生镇全覆盖。推进全民健身工程,争创省首批体育现代化市。加快养老事业发展,新增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5家,助餐配送餐服务实现城乡社区全覆盖。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巩固省级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建设成果,深化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提升工程,实施社会工作领军人才培养计划,提升“三社”联动发展水平。*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全面推行出租房“旅馆式”管理,全力打造“雪亮工程”升级版,加快建设“智安”城市。继续开展防范和打击投资理财领域违法犯罪活动,加强企业“两链”风险防范化解,严格落实政府隐性债务化解计划,坚决守住防风险底线。全面推进安全生产综合治理三年行动,纵深推进交通安全大会战,以最严标准筑牢食药安全防线,平安海宁实现“十四连冠”,勇夺二星级平安金鼎。扎实推进基层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加强市镇村公共法律服务平台规范化建设。坚持依法及时就地解决群众合理合法诉求,构建良好信访生态。积极争创新一轮省级“双拥”模范城,努力营造全社会尊崇军人的良好氛围。健全新居民积分管理梯度服务体系,不断提升关爱服务新居民的能力水平。进一步做好史志档案、气象、民族宗教、人民防空、扶残助残、红十字、关心下一代等工作。

  各位代表,为民办实事是市政府长期坚持的一项制度。今年政府民生实事项目继续实行人大代表票决制。前期,经过广泛征集、仔细遴选、充分论证,市政府确定了小学生学后托管服务、既有住宅小区加装电梯、公共场所急救等13项民生实事候选项目,现提交大会审议表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