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增强人才创新支撑力。*实施“上林”系列人才工程,创新引才育才机制,加强人才综合服务保障,新引进集聚国家、省“千人计划”“万人计划”和宁波“3315系列计划”等高端人才(团队)10个以上,打造环湾智能经济人才大走廊。发展柔性引才,发挥杭州“创新创意飞地”作用,设立上海、深圳“飞地服务中心”。建立企业人才需求库,支持企业人才引育,鼓励建设博士后工作站、技能大师工作室和公共实训基地,实行企业人才年薪评价和职称自主评价制度。扶持培养紧缺型和实用型人才,发展社会事业领域人才队伍。

  (五)扩大合作,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

  聚力接轨上海。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机遇,深化全方位接轨上海,扎实推进与上海临港集团全面战略合作,主动承接“进博会”溢出效应,打造沪甬合作先行区。建好“上海工作基地”,汇聚上海慈溪经促会、慈溪商会和慈溪中学校友会等人脉优势,继续选派干部赴上海挂职,深度对接上海产业平台以及科创、人才等资源,通过上海引进优质项目15个、到位资金18亿元,招引中高层次人才50名以上。推进与上海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领域合作,扩大优质资源吸附。谋划设立沪慈旅游直通车。加强城市品牌在沪宣传,增强我市在上海的影响力。

  狠抓开放招商。坚持大招商招大商,加强“以企引企”“以商引商”,探索基金招商、中介招商等新路径,下大力招引十亿级、百亿级重大产业项目,实际利用外资2.4亿美元、引进内资68亿元以上。实行招商项目智能化管理,推行全程代办机制,畅通项目“快车道”,促进尽早落地见效。深化“关爱家乡工程”,重视异地商会建设,发挥外事、侨务、对台工作以及工商联、各类乡贤团体等作用,强化镇(街道)属地联系服务职能,汇聚慈溪籍在外人士力量共同建设美好家乡。

  加强交流合作。加快推进浙江中捷(宁波)产业合作园、中东欧邮政跨境电子商务创新园、中德(慈溪)中小企业合作区等建设运行,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深化与杭州湾新区融合联动、融促互动发展,加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以及产业发展等多层面统筹对接,合力建设前湾新区,提升城市整体竞争力。推进与安龙、兴仁扶贫协作和常山山海协作,开建“慈溪·安龙万洋众创城”,加快“消薄飞地园区”建设,鼓励企业到结对地区投资,努力在对口帮扶上走在前列。加强与周边城市在引水、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沟通合作。

  (六)攻坚治理,建设绿色美丽新生态

  全力攻坚污染防治。突出源头防污治污,狠抓蓝天、碧水、净土、清废“四大行动”。认真执行市人大水污染防治决议,落实各级河长“巡河、管河、护河”责任,推动全域水生态修复,推进“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基本建成周巷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北部和教场山污水处理厂,新建污水管网25公里以上,确保“水十条”考核断面稳定达标。整治涉气行业,强化扬尘治理,完善空气质量监测网络,争取设立大气环境监测超级站,确保PM2.5平均浓度下降到37微克/立方米。促进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加强建筑垃圾、工业固废及危险废物处置管理,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扩面,完成餐厨垃圾处置二期工程和厨余垃圾处置项目,建设垃圾综合填埋场。

  持续加强生态保护。增强全民环保意识,更好守护绿水青山,争取创成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区。推进“森林慈溪”建设,深化“森林城镇”和“一村万树”示范村创建,新增平原绿化3000亩、城市绿道21公里,谋划沿海防护林体系。发展低碳和循环经济,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实施重点节能改造项目80个以上。支持发展屋顶光伏,规划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推进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完善耕地保护补偿机制,严厉打击违法用地和矿产乱采滥挖行为,注重矿地综合开发利用,治理废弃矿山10处。推进“美丽河湖”建设,促进河网水系环通,开建城区潮塘江排涝二期工程,推动市域南部防洪排涝综合整治。

  从严强化环境监管。深化全民参与环保长效管理,畅通环境举报渠道,健全环境信访闭环处置规程。加强环保执法联动和网格监管体系建设,从严查处环境违法行为。注重运用先进科技和信息化手段,加强环保设施运维管理。推进“区域环评+环境标准”试点改革,推广“第三方环保管家”模式。强化重点排污企业“门户管理”,落实企业环保主体责任。整治沿海砂场作业点,规划建设中小型普货码头。完成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运用好普查成果。严格落实上级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确保长效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