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七)塑造品质,展现城市魅力新形象

  推进城市改造更新。抓紧“2049城市发展战略”研究,结合城市重大机遇与发展前景,及早研究高铁板块规划建设,谋划三塘横江和四灶浦江“拥江经济带”开发,适时研究撤镇设街道。打造城市新核心,全面启动新城河一期区块建设,滚动推进区块征迁和招商开发。有序推进城南改造,提升城西和新潮塘等板块功能形象。结合“围挡”整治,抓好“三改一拆”和省基本无违建市创建,试点3个城中村综合改造,推行梳理式改造和“微改造”,完成老旧住宅小区改造30万平方米以上。研究优化征迁政策,计划实施房屋征迁70万平方米。重视老小区综合管理,试行既有住宅加装电梯。科学把握供地节奏,妥善处置停工楼盘,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配合实施宁波引水工程,推进市域供水一体化,积极探索分质供水,推开城区中高层住宅“二次供水”改造。加强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长效管理,支持卫星城市(小城市)和中心镇建设,推动各镇建设活力魅力美丽城镇。深化智慧城管,推行“马路办公”工作机制,推广人行道精细化养护,治理乱停车、越门占道等市容顽疾。

  完善城市交通体系。主动对接高铁、城际、高速等项目前期工作,完善综合交通布局规划,科学谋划高铁场站周边快捷交通。开建杭甬高速复线一期(慈溪段)、建附线二期(浒崇公路至胜新公路新建段)和白彭公路改造(彭南至妙山段)等工程,加快胜陆公路横河至余慈界段、新观附公路(建附线北至七塘公路)等项目建设,维修提升中横线等一批骨干道路,推进西二环北延、潮塘江北路(担山北路至新城大道)等城区道路续建新建。深化“桥头跳”整治,大力治理交通堵点,加强文明交通劝导和违法行为查处。积极探索市场化手段破解“停车难”问题,试点城区路边区域停车收费,建设智慧停车管理平台,新增公共停车位2500只。坚持公交优先策略,新设和优化公交线路5条以上,投放新能源公交车20辆,公交出行分担率18%以上,探索配设公交车安全防范终端,争取接轨沪杭甬等地“交通一卡通”。

  提升城市人文气质。结合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大力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实施文明实践“四双”工程,开展“三美三净”创建和移风易俗普及行动,办好“市民幸福体验日”系列活动。打响“秘色瓷”品牌,推进上林湖越窑考古遗址公园二期建设,投用青瓷文化传承园,提高越窑博物馆运行水平,推动“青瓷瓯乐”扩大影响,办好第五届越窑青瓷文化节。*实施文化惠民“百千万工程”,推进“一人一艺”全民艺术普及,启用市博物馆新馆,支持民间博物馆发展。推进文化研究工程,扶持培养文艺精品、文艺人才和优秀文化企业,创建“中国曲艺之乡”“中华诗词之乡”。丰富城市文体韵味,实施城市“绿景、夜景、水景”和“步道、庭院、雕塑”提升工程,积极引进高端体育赛事和文艺演出。加强地方志工作及文献整理,升级改造“数字档案馆”。建立县级融媒体中心,提高舆论引导水平。

  (八)强农兴农,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提升发展现代农业。坚持质量兴农和绿色兴农,推进农业“两区”建设,争创省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市。提升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一区多园”建设水平,加快田园综合体建设,新增精品园、示范园和休闲观光园6个,发展“农商文旅”融合新业态。培育壮大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扶持大学生“农创客”,发展农产品加工和新型流通业态,引导小农户加快融入现代农业大格局。推进化肥农药减量控害,推广农牧渔相结合的生态养殖。推行农产品合格证管理,完善追溯管理体系。推进农技服务体系创新,推广产业技术团队专业指导,新增“庄稼医院”3家,提高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

  升级打造美丽乡村。扎实推进“三村一线”项目和村庄景区化,重点培育若干个典范村,创建**以上景区村庄18个,争创省美丽乡村示范市。深化农村文明示范线建设,开展美丽庭院创建行动,举办农民丰收节、乡村趣味运动会、大学生农事节等活动,增强乡村振兴共建共享氛围。重视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确保新增40家以上,村级覆盖率超过80%。高水平建设“四好农村路”,争创省美丽经济交通走廊示范市。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12个,改造农村公厕360座以上。解决农村住房困难700户,鼓励因地制宜破解村庄“停车难”问题。深化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制度,推动善治示范村创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