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促进生产要素优化配置。建立健全普惠性政策,推动用地、排放、能耗、环境容量等指标向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要求的重大产业项目倾斜。做大做强担保公司,充分发挥金融信用信息服务职能,用好用活产业投资基金,着力解决企业融资“难贵慢”等问题;优化融资结构和信贷结构,提高直接融资比重,让金融回归服务实体经济本源。扎实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积极争取工业直购直供用电、天然气井口气价等政策指标覆盖工业园区。

  (七)加快文化强市建设

  坚持经济发展与文化繁荣并重,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并举,打造更具品质的区域性文化导向型城市。

  强力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坚持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作为“一号工程”,加大单项城市荣誉品牌创建力度。*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人心。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积极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统筹保护与利用的关系,抓紧推进历史文化街区整修、文化遗产保护、历史文化挖掘、人文环境建设等“四大工程”,让广大群众在优美环境中感受历史文化之美。实施“相约文明”市民素质提升工程,广泛开展身边好人、最美人物、时代楷模、优秀志愿者等典型选评和宣传活动,大力弘扬文明新风。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扎实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发展。推进行政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和中央广播电视节目无线数字化覆盖工程。加快图书馆总分馆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全民阅读。建成影剧艺术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市图书馆,启动市博物馆、科技馆、规划馆建设。继续开展文化惠民活动,完成送戏下乡1010场、送电影下乡5万场,助推公共文化“进村入户”。强化文化娱乐、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等市场监管,加强网络空间治理和内容建设,不断净化文化市场环境。

  大力发展现代文化产业。引进培育骨干文化企业。壮大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等传统文化产业,积极发展新型文化业态。大力发展“文化+”,*挖掘文化内涵,促进文化与旅游、农业、科技等领域融合发展。进一步繁荣文艺创作,力争电影《援军明日到达——1944衡阳保卫战》成功开拍。推进本土特色文化传承发展,举行“纪念王船山诞辰400周年”系列活动。

  (八)全面保障和改善民生

  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聚焦老百姓最盼最急最忧最怨的问题,一件接着一件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全面完成各项民生实事任务,切实为群众谋福祉。

  提高就业质量和居民收入水平。实施就业优先政策,确保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实施创新创业带动就业工程,培育一批创业孵化基地。重点抓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吸引在衡高校毕业生扎根衡阳。继续实施“雁归兴衡”行动计划,促进返乡农民工创业。拓宽退役军人、去产能分流职工、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就业困难人员等群体就业渠道。抓好农民工工资清欠保支。落实就业扶贫政策,确保就业扶贫三年行动计划如期完成。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强化兜底保障功能,落实基本养老保险中央调剂金制度,持续扩大各项社会保险覆盖面。实施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制度,加快推进异地就医联网直接结算。健全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和临时救助制度,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健全农村“三留守”人员关爱服务体系,切实保障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权利。完成1.21万套“两房两棚”改造任务。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构建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长效机制,完善住房市场体系和住房保障体系。

  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持续加大教育经费投入。推进标准化学校建设,新建、改扩建义务教育学校63所,新增学位7.8万个,加快消除大班额。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完成“全面改薄”任务。高质量发展公办教育,加快铁一中初中部、市十七中、市七中迁建和市华新实验中学改扩建等项目建设;推进居民小区配套规划建设中小学校、幼儿园,实施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规范社会力量兴办教育,鼓励和支持社会各界特别是企业发展职业教育。加快衡南县、衡山县、衡东县特殊学校建设。全力推进衡阳幼师高专、市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建设。推动市城区教育信息化建设项目,启动市直教育信息化工程。继续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受教育工作。扎实抓好家庭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工作,提高学生身心素质。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