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认真落实“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方针,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巩固“三去一降一补”成果,进一步破除旧动能、培育新动能。如期完成政府机构改革任务,优化政府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加快国企国资改革,积极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做强做优国有资本。理顺城区、园区管理体制机制,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充分调动城区、园区的发展积极性。抓紧推进中心城区区划调整。深化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提升城市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落实个人所得税改革等更大规模的减税措施。深化政府采购、政府购买服务等改革,统筹推进事业单位、财税金融等领域改革。
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推进新引进外向型实体企业、外贸综合服务、跨境电商项目,加强出口示范基地建设和出口品牌建设。推动出口市场多元化,抓好重点企业、重点园区、重点县(市)的外贸业绩增长,引导扶持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力争实际利用外资15.6亿美元,增长10%。强化综保区等平台作用,做好航空口岸申报和铁路口岸建设工作。积极发展同发达国家、先进地区友好城市关系,*推进经贸、文化、教育、中医、体育、旅游等领域合作。
(四)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全力推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落实落地,坚守耕地保护红线,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1043万亩,推进全国首批第三代杂交水稻创新基地建设,稳步提升粮食生产效益。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抓紧出台农村宅基地节约集约利用奖励政策。加快农村集体产权制度、现代农业发展体系等重点改革,持续推进“两权”抵押贷款。着力增加优质绿色农产品供给,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推动农业发展由增产向提质转变。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加强对农村土地流转的规范管理和服务引导,建立健全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发展多种形式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扎实推进农村土地和集体未承包到户资源股份制合作,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力争有经营收入的村达80%以上。
推进农村产业兴旺。*实施“8135”发展战略,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条,打造千亿级农副产品种植加工产业。大力实施品牌强农,持续创建“三黄两茶”品牌,新增油茶林30万亩,加快建设“一馆三中心”,叫响“高端油茶看衡阳”品牌,加快打造中国油茶第一强市。抓实农业“三个百千万”工程,发展“一县一特”“一乡一业”,扶持打造区域公用品牌、特色农产品品牌,每个优势产业集中打造1-2个主打品牌,创建省级现代农业特色产业示范园10个。新获证绿色食品、有机产品40个,创建1个以上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打造十大领军企业、30个成长型企业。创建一批国家级、省级农业产业强镇和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试点县,打造一批有特色、上规模、效益好、带动强的休闲农业企业。落实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三年行动计划,确保农民稳定增收。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开展“千村整治、百村示范”创建活动,推进农村环境整治“五大工程”和“四好农村路”建设,完成环境综合整治行政村500个,创建美丽乡村示范村33个,加快雨母山、茶山坳等片区建设,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推动村规、土规两规合一,力争村庄规划编制覆盖率达100%。深化农村“厕所革命”,改建卫生厕所31万户。抓好第二次全国农业污染源普查。打好农村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完善生活垃圾收运体系;扎实开展秸秆禁烧专项行动,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和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实施“明靓雁城”乡村亮化工程。全面开展“五边”造林,建设一批森林县城、森林乡镇和森林村庄。
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实施公共服务水平提升工程,推动城镇和乡村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快优质教育、文化、医疗等向农村延伸。关心关爱基层干部,加强农村人才队伍建设,提升“三农”服务能力。完成自然村通水泥(沥青)路1680公里,抓好农村公路窄路加宽和安防工程建设。推进农村水利工程建设。加快农村通讯设施改造,实现所有行政村4G网络全覆盖。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完善农村社区建设。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