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二)实施科技振兴工程,打造创新型城市。加快转型发展,实现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必须坚持创新兴市战略,深刻把握科技对经济发展的引领推动作用,加快完善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引导科技创新人才集聚,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激发创新发展活力,全面提升产业发展层次和水平。

  建设未来科技城。规划9.5平方公里“未来科技城”功能新区,打造城市副中心,挖掘新的动力源,培育新的增长极。谋划打造科技孵化区、科技金融区、科技文创区、科技总部区、科技教育区、科技休闲商贸区、科技场景试验区七大板块。重点推进清华双创小镇、同方科技园、人力资源产业园、青少年科技馆、国家石墨烯检测中心、产业技术创新中心、众创空间等科技创新载体,新零售小镇、生态智慧小镇、专家公寓、五星级酒店、科学家公园等配套服务载体建设,促进创新人才、创新要素和科技产业集聚发展,打造龙江东部科技创新研发高地。坚持整体推进、分步实施,2019年启动“月亮湾”3平方公里核心区规划建设,重点推进同方科技园等创新载体建设,完成开发区创业中心、宝泰隆创新大厦等重大设施和项目建设。

  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紧跟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科技变革步伐,加大互联网、物联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4G 网络深度覆盖和5G 网络建设布局,加快联通公司“新型政务云”平台、华为和偶然大数据平台项目建设。推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鼓励机械、家具、食品、采矿等传统产业实施“两化融合”改造,建设智慧工厂、智慧矿山,优化生产、营销、管理各环节效率,推动企业降本增效。推进数字经济与城市管理、公共服务融合,大力推动科教、健康、环保、交通、旅游、安全等民生领域的“互联网+”应用,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普及信息化服务。

  强化人才技术引进。继续实施“双百”人才引进计划,力争在柔性引进两院院士、“长江学者”等高层次人才方面取得更大进展。实施“头雁行动”,引进培养领军人才,给予平台、资金、政策、环境支持,打造“拴心留人”好环境。坚持政府主导,推动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引导企业与高校及科研机构开展深度合作,促进创新链和产业链“双向融合”。发挥北京石墨烯研究院宝泰隆研发中心、鑫科纳米院士工作站、省工研院七台河分院、黑大工研院七台河分院等机构的科技研发优势,加快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重点推进碳转化合成汽油、钛电池、快淬钕铁硼磁体等成果转化落地。

  加快培育创新主体。实施新一轮科技型企业三年行动计划,培育一批技术含量高、有发展前景的科技型企业。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持续推进产品创新、技术创新、科技创新,从跟跑到领跑,争创更多全国全省第一、唯一。积极引导企业通过购买专利或技术合作等方式,加强创新技术应用和推广,提升企业创新发展能力。完善政府科技创新投入保障机制,安排总额不低于1000万元/年的专项经费,支持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设立1000万元科研担保金、1000万元重大科技专项配套资金,降低科技成果转化风险;连续三年安排1000万元专项经费支持北京石墨烯研究院宝泰隆研发中心石墨烯新材料成果研发,投入1000万元专项经费支持北京紫顶光合碳转化合成汽油项目。

  (三)实施乡村振兴工程,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转型发展,实现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必须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建设美丽乡村。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种植业结构优化调整,推动种植业向绿色粮仓、绿色菜园、绿色厨房转型发展。发展优质高效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扩大高淀粉玉米、高蛋白大豆、高钙富硒水稻、有机谷子、鲜食玉米等特色作物种植面积,因地制宜发展食用菌、山野菜、北药、坚果、浆果等林下经济作物,增加高端绿色食品供给。推进养殖业向特色化、标准化、规模化发展,大力发展野猪、梅花鹿、肉驴等特色养殖,加快天兆百万头生猪项目建设。做好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情监控、防控工作。抓好“互联网+农业”示范基地创建,促进节水灌溉、可视农业、现代农机等技术普及应用,围绕促进农业生产,加速构建大中小微结合、骨干和田间衔接的农村水利基础设施网络。打好寒地黑土、非转基因、绿色有机优势牌,不断扩大“三品一标”认证规模,完善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发展壮大家庭农场、种养殖大户、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鼓励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