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三)着力促进非公经济发展,切实提高发展质量效益。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扎实做好“三篇大文章”[24],推动“两头两尾”[25]一体升级,提振实体经济。培育壮大工业经济。加强工业经济运行监控,畅通涉企服务“绿色通道”,协调解决好企业资金、用地、原材料等要素保障问题,促进德昱成、大峰生物质等企业提产增效,鼓励支持北方水泥、陈鑫铸造等企业实施技术创新、管理创新、营销创新,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抓好产业链条延伸,重点围绕30万吨玉米燃料乙醇项目,加快原料供给、设施设备、新型能源、交通运输等产业配套;围绕水泥产业,拓展延伸标准构件、隔音板材、防火材料等下游产业链条。加大小微企业扶持力度,落实升规优惠政策,提升企业入规发展动能,加快圣杰农业、龙兴蔬菜合作社等临规企业入规步伐,新增民营企业300户、规上企业2户。加快推进高新企业申报评定工作,不断激发创新创业活力,申报高新技术企业2家、中小型科技企业评价8家。有效拓展商贸经济。加快整合和发展各类专业市场,推进悦城广场、京佳汽车产业园等大型商贸体运营达效,依托桦南招远皮革城,加快谋划建设皮草小镇、小商品城、中药材交易集散中心,打造都市型产业社区。创新发展金融产业,完成农村信用社改制农村商业银行。加快发展农村电商产业,推广使用“云农优品”[26]“印象桦南”[27]等电商平台,推动代购代销、便民服务全网络、全流程发展,力争电商交易额同比增长15%以上。积极扩大开放经济。深度融入“一带一路”[28]和“中蒙俄经济走廊”[29],深化对俄开放开发,积极争取对外贸易发展专项资金,有效扶持恒源、金海等进出口企业建设境内外园区和加工基地,鼓励代餐粉企业拓展外贸渠道,打造对外贸易新引擎。实施区域协同发展战略,扩大与森工局县共建、曙光场县共建领域,加快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大力发展旅游经济。立足森林蒸汽小火车、向阳湖、金达莱花山等优质旅游资源优势,加快发展“六大旅游产业”[30],着力打造“八个三江第一”[31]旅游文化品牌。突出抓好桦南中国关药基地特色小镇项目建设,着力推进明义旅游村、森林蒸汽小火车、土龙山农民抗日武装暴动纪念馆、侵华日军飞机堡遗址公园等项目。大力搞活民宿经济,将健康疗养、生态旅游、农耕体验等业态聚合起来,规划建设功能多元、特色鲜明、休闲宜居的康养小镇。加快开发向阳湖冬季旅游项目,举办冰上汽车场地赛、冬捕旅游文化节等冰雪旅游文化活动,打造30分钟冰雪健身圈,叫响桦南旅游名片。全年旅游综合收益增长10%以上。

  (四)着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牢固树立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思想,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三大体系”[32],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坚定推进绿色兴农。围绕粮食安全这一主线,做好田野上的“加减法”,着力增加优质绿色特色农产品供给,调减玉米种植面积15万亩,增加大豆种植面积10万亩、经济作物5万亩。实施农业品牌战略,制定农产品品牌扶持政策,新申报绿色、有机食品标识4个,建设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4个,推广“鸭稻”“鱼稻”“富硒稻”“鹅玉米”等新兴生产方式4万亩。扩大绿色蔬菜产业基地规模,提升长彦、龙兴等5个蔬菜生产基地建设水平,建设蔬菜小区50个,打造中部万亩精品蔬菜园。大力发展林下经济产业,巩固黑木耳、大榛子、紫苏等产业发展成果,重点发展中草药种植5万亩、松杉灵芝10万段,建设孟家岗镇千亩花卉苗木园和明义乡万亩中药材产业园,全力打造全国紫苏产业大县、全省食用菌生产重点县、全省中药材重点县。加快畜牧业发展,新建和改建规模养殖场5个,创建标准化示范场5个,畜禽饲养量分别实现生猪124万头、肉牛16.8万头、肉羊23.5万只、禽5800万羽。推进渔业结构调整和水产养殖方式转变,创建健康养殖示范场1个,渔业养殖面积实现4.6万亩。坚定推进科技强农。全面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制度和粮食安全县长责任制,完善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加快推进农业生产经营机械化,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6%以上。大力发展数字农业,新创建省级“互联网+农业”样板基地1个,新增“互联网+农业” 高标准示范基地2个。实施松木河护岸工程、八虎力河驼腰子段治理项目,完成倭肯河治理工程项目建设,提高抗旱防洪除涝能力。实施农业节水行动,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5万亩。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应用,完成省、市试验示范项目12项,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8%以上。搭建院县共建、校企融合平台,依托江南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桦南分中心、桦南县谷物食品联合研究中心,建立水稻育种专家院士站,建设浆果加工生产基地,加速科研成果转化。加强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持续做好非洲猪瘟防控工作。探索建立“周末工程师”用人新机制,成立科技包保小组6个。加强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农业经营者队伍建设,大力培育“田秀才”“土专家”,举办新型职业农民培训280期(次),培训3.5万人(次),选树省级农民“双创”典型2个。坚定推进产业富农。*实施“两头两尾”战略,扎实推进“中国好粮油”示范县建设,加快培育农产品加工大集群,打造粮食、特色农产品、蔬菜产品、畜产品、山林产品、农副产品等六条产业链,全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31户。推动绿色食品加工产业成为第一支柱产业,重点扶持蓝谷、恒源等代餐粉加工企业抱团发展,加强代餐粉生产加工标准化体系建设,加快创建全国代餐粉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打造全国最大营养代餐粉加工基地。加快生猪、牛羊、肉鸡、乌驴、特色养殖全产业链发展,打造全国最大的乌驴全产业链基地、东北地区最大的肉鸡养殖屠宰加工基地。抓好德盛、隆发等3个三产融合项目建设,加快建设鸿源国家级现代农业创业园、圣杰省级现代农业科技园和省级代餐粉产业园,创建国家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施休闲农业精品工程,重点打造龙兴田园综合体、长彦、圣杰产业化联合体,推进农业与旅游、文化、电商等产业深度融合。加快培育农村发展新动能,多途径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各行政村年经济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支持各类人才返乡下乡创业创新,规范创建新型经营主体100家,家庭农场50家,省级示范社2个,市级规范社3个。完善土地经营权流转市场,实现土地规模流转170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