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创脱贫攻坚新局面。把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坚持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相结合,聚焦“两不愁、三保障”,推进脱贫攻坚“九大工程”,发挥“四带一自”“三有一网”“三业一岗”等扶贫模式作用,激发贫困户创业致富内生动力,持续增加收入。落实脱贫攻坚三年行动计划,统筹推进贫困村与非贫困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扎实开展“五级书记遍访贫困对象”“四送四通”等活动,持续推进精准帮扶,引导激励社会各界更加关注、支持和参与脱贫攻坚。不断巩固扶贫成果,确保脱贫不脱帮扶、脱贫不脱政策、脱贫不脱项目。坚持动态管理,落实精准识别、精准退出要求,确保应纳尽纳。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六)推进消费升级,促进服务行业加速发展。围绕城乡居民多样化消费需求,推动生活**业品质化和生产**业精细化发展,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补齐经济发展和居民消费短板。
提升商贸服务竞争力。科学规划商业布局。推进河西城市综合体、虹桥广场综合体、时代之光广场、中瑞农产品批发市场迁建等项目建设。促进三堤口菜市场、河西紫薇路等标准化菜市场项目落地,加快浍河路辉煌商贸大厦菜市场建设,改善消费环境。加快濉溪汽车文化产业园等专业市场建设,完善市场体系。用好省级内贸资金促进项目,支持旺川商贸、浙商商贸等10家企业申报限上企业。借力城乡客运一体化体系,谋划建设多站合一的交通枢纽,实现城乡公交、长途客运与货运物流融合发展。推进现代金融、科技服务、健康养老等新兴业态发展,开工建设康养小镇项目,促进服务业全面发展。
增强电子商务带动力。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打造“电商安徽”的决策部署,加快补齐“两中心、一站点”功能短板,完善镇村电商五大服务体系功能,大力培育农村电商运营团队,促进电商产业做大做强。力争创建2个省级电商示范镇、13个省级电商示范村、1个省级电商示范园区,培育各类电商主体50家。完善落实农村电商发展政策体系,支持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推进电子商务+脱贫攻坚,提高项目运营效率,带动产业转型升级。
扩大文化旅游影响力。依托“千年运河、千年口子、千年古镇”文化资源,结合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旅游新业态,谋划旅游产业项目,推进全域旅游发展。重点围绕“五大旅游目的地”,打造精品旅游线路。支持黄新庄、临涣镇区申报国家3**景区,推动大运河·柳孜文化园争创国家4**景区。加快乾隆湖生态修复工程项目建设,引进实力企业,打造高端旅游项目。推进老城石板街保护与修复、凤栖湖湿地公园等项目建设,提升文化旅游内涵。
提高对外贸易拓展力。全面落实外贸促进政策,修订促进外贸发展奖励办法,鼓励支持优势产业“走出去”,开辟国际市场,扩大贸易渠道。积极引导出口企业加快产品升级换代,提升品牌核心竞争力,培育外贸龙头企业。在知名企业的引进上寻求突破,提升外贸水平。开工建设开发区保税仓,降低企业成本,增强企业营销能力。全年完成进出口总额3.3亿美元。
(七)推进环境治理,打造蓝天碧水秀美濉溪。聚焦人民群众对优良环境的新期待,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决打赢环境保护攻坚战,全力打造绿色生态美好家园。
打好污染防治“三大战役”。科学编制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以“六控”为抓手,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用地结构,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扎实推进河长制、湖长制,落实河流生态补偿机制,强化黑臭水体治理,实施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三年行动,补齐污水收集和处理设施短板,打好碧水保卫战。实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突出重点区域、行业和污染物,有效管控农用地和城市建设用地土壤环境风险。实施耕地土壤环境治理保护重大工程,推进垃圾分类处理,强化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扎实推进净土保卫战。
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全面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完成全县生态保护红线勘界定标和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制定落实全县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方案。加大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力度,开展危险尾矿库专项整治,坚决查处生态破坏行为。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改革,完善生态环境监管体系,提升综合执法队伍能力。完善落实林长制、路长制。实施林业增绿增效行动,全年新增造林面积4万亩。强化网格化生态环境监管,构建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全面提升环境监管和治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