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民生保障进一步加强。20件惠民实事全面完成年度目标,民生支出占比提高到74.5%。新增城镇就业4.4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2万人。城乡低保、特困人员救助等社会保障新标准全面落实。开工建设棚改安置房2.9万套,改造老旧小区72个。完成省定“超大班额”化解任务,投入5亿元,新建改扩建学校14所17万平方米;完成“全面改薄”校舍建设类项目85个,新增学前教育学位9240个。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稳步实施,分级诊疗扎实推进,医联体总数达到22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有序开展。圆满组织省第七届文博会枣庄分会场活动、市第三届群众文化艺术节,完成“枣庄八景”征集评选。成功举办2018枣庄国际马拉松比赛、市第八届全民健身运动会,18届亚运会获得3枚金牌、创历史最好成绩。*开展“大快严”集中行动、百日安全专项整治,全市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省级食品安全市创建全域推进。双拥共建扎实开展。民族宗教、应急管理、外事侨务、妇女儿童、援疆、老龄、残联、档案、史志、物价、人防、地震、气象、红十字等工作取得新进展。
(六)发展环境更趋优化。*贯彻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纠治“四风”,坚决做好中央和省委巡视反馈问题整改。*推进“大学习、大调研、大改进”,扎实开展干部作风建设“九项行动”,集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政府作风持续改善。办结市人大代表建议66件、市政协提案368件。依法办理行政复议案件160余件,市长热线办复率99%。深化法治枣庄、平安枣庄建设,*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打掉涉黑组织3个,破获涉黑涉恶类案件665件,查处党员干部、公职人员涉黑涉恶和“保护伞”问题27起37人。发布失信黑名单23批次,联合惩戒失信主体1283个。深化“放管服”改革,削减市级行政权力事项1072项,削减幅度达22%;推行“一次办好”集中审批和“减证便民”服务,取消市级证明事项26项,市级行政许可事项全程网办和在线申办率达99.2%;新登记市场主体5万户,增长18.7%。市县机构改革、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稳妥有序推进,从市、区(市)两级分类改革、职能弱化的事业单位调剂750名编制充实到镇街,形成了关心关爱基层干部的鲜明导向。
各位代表!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离不开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离不开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的监督支持,是全市人民众志成城、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奋斗在各行各业的广大干部群众,向解放军、武警驻枣官兵和中央、省驻枣单位,向在我市创业发展的投资者、建设者,向所有关心、支持枣庄发展的社会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市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突出,传统产业占比较大,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任务艰巨繁重;科技创新基础不强,新兴业态、高新技术产业总量偏小;支撑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大项目、好项目偏少,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势头减弱;经济外向度偏低,园区发展内生动力不强;城市基础设施欠账较大,公共服务供给能力不足;巩固脱贫成果还需要持续加力,乡村振兴、环境保护、安全生产还有很多薄弱环节,民生短板亟待补齐;营商环境仍需大力改善,中小微企业融资难、成本高等问题比较普遍;少数政府工作人员服务意识不强、担当精神不足,不作为、慢作为、假作为的现象依然存在。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认真分析研究,制定针对性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2019年工作安排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也是我市创新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年。我们面临许多可以抓住用好的重大机遇。随着新旧动能转换接续发力,一些新的经济增长点正在加速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会越走越宽;随着新技术革命的来临,新一轮产业变革正在蓬勃兴起;随着区域协同发展全面提速,我市与周边地区的交通、产业、市场融合度越来越高,合作空间越来越大;随着内需市场持续扩大,新型城镇化、消费升级、补齐民生短板等将全面激活增长潜能,对投资和消费起到双重拉动作用。前不久召开的中央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为今年经济工作把向定调,更加坚定了我们凝神聚力抓发展、矢志不渝谋跨越的信心和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