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坚定不移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夯实绿色发展根基
持续打好碧水保卫战。*实施人工湿地水质净化、河流入库水质保障等工程,全面提升流域水污染治理水平。进一步完善河长制、湖长制组织体系,落实河管员、河道警长,完成全市河湖划界工作。继续开展“清河行动回头看”和“清四乱”,保持境内河流断面水质稳定达标。严格执行工业废水排放标准,确保达标排放。实施城市垃圾处理、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三年行动,新开工垃圾发电项目2个,新增生活垃圾日处理能力1300吨;大力实施城区雨污分流,提高污水管网覆盖面,新增污水日处理能力7万吨。巩固城区黑臭水体治理成果,逐步消除镇村黑臭水体。*推进国家节水型城市创建,开展农村饮水安全两年攻坚行动,全面加强饮用水源标准化建设,保障居民饮水安全。
持续打好蓝天保卫战。*开展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进一步改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PM2.5等指标。突出精准治霾,分类治理施工和道路扬尘、餐饮油烟、机动车船超标排放等问题,重点加强涉气企业综合整治。排查治理“散乱污”企业,改造退出一批玻璃、焦化、砖瓦等重污染企业。积极推广洁净煤,进一步削减煤炭消费总量。继续抓好建筑节能,大力发展绿色建筑和装配式建筑。坚持全年全域秸秆禁烧,推广秸秆综合利用。建立镇街空气环境质量通报、考核奖惩制度。探索建立跨行政区域协作机制,加强重污染天气预报预警,形成横到边、纵到底的协同治污网络。
持续打好净土保卫战。开展生态循环农业示范行动,推进国家农业绿色发展试点先行区建设。开展化肥减量使用、农药使用零增长行动,抓好地膜回收资源化利用。加快土地污染状况详查,抓好产业转型腾退土地治理修复。建立危险废物全过程监管体系,严厉打击非法跨界转移、倾倒等行为。
持续推进生态修复。加大破损山体修复力度,年内治理破损山体2000亩。严厉打击私挖盗采矿产资源行为,实现保护、开发与修复有机结合。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切实管住管好重要生态空间。大力实施退耕还林、退耕还湿、塌陷地治理、水土流失综合整治。抓好“绿满城乡、美丽枣庄”绿化行动,实施绿道提升工程,推进全域绿色生态廊道建设,完成造林面积6万亩。*开展城市绿荫增补、绿地公园提升、生态街巷创建专项行动,加快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全面推进“四减四增”,打好八场标志性战役,促进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七)坚定不移推动发展成果更多惠及百姓,提升群众幸福感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围绕“巩固、接续、长效”要求,因户因人施策,细化实化帮扶措施,注重开发式扶贫和保障性扶贫相统筹,兜牢脱贫底线。开展实用技术和劳动技能培训,大力发展产业扶贫基地、扶贫车间、劳务扶贫合作社,加强扶贫项目资产管理,抓好农村存量危房改造。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加大以工代赈力度,引导贫困群众用勤劳双手创造美好生活。强化农村贫困人口动态监测管理,构建稳定脱贫长效机制。
完善公共服务体系。统筹县域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推动台儿庄、峄城创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持续抓好“大班额”问题化解。全面完成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实施第三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新建、改扩建普惠性幼儿园33所。资助贫困家庭学生5万人次。巩固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启动创建第一批全国健康城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行分级诊疗、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施基层医疗卫生能力提升行动,培训全科医生97名。着力增强中医药、产科、儿科服务能力。办好市第九届全民健身运动会。持续开展守护舌尖安全整治行动,加强食品摊点、小餐桌、外卖食品安全监管,积极争创省级食品安全市。合理规划小区非机动车停放区,设置充电桩等便民设施。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积极开展交通秩序、违规养犬、滥贴广告、物业乱象等专项整治,让文明渗入城市“肌理”、融入百姓生活。
繁荣发展文化事业。举办好省第八届文博会枣庄分会场活动、第四届群众文化艺术节、第四届鲁班文化节。抓好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建设,增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能力。完成铁道游击队纪念馆建设,开展“讲述红色历史、传唱红色歌曲、展演红色传奇”系列活动。做好红色教育产业规划,丰富铁道游击队、八路军115师、运河支队等载体内涵,创新纪念形式,增强教育效果。*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和文艺精品工程,推出一批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精品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