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抓好乡村振兴。着力补齐“三农”短板,*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激活和**农村发展的潜力和活力。
一是打造精品化农业。在全力增加粮食产量,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上,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培育壮大优势特色农业。加强基础建设。完成国家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田间工程3万亩、农业综合开发1.5万亩;加强品牌创建。利用土地确权空间成果兴建10个高标准智能温室蔬菜小区。加速推进万亩优质高产水稻育种基地建设,打造东北知名水稻育种基地。农产品“三品”认证率达到73%,培育省级以上农产品品牌2个;加强产业融合。全力创建出口水果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海城农产品批发市场,筹建农业物流园,推进京东海城农产品特产馆建设,大力发展青储玉米饲料、南果梨酒、南果梨汁等深加工业,推行“互联网+农业”模式,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力争达到200家,农产品加工增值率达到60%。
二是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依靠城市工商资本上山下乡,通过政策扶持、技术指导、要素提供,积极鼓励工商企业投资农业农村,培育壮大专业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事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将其打造成为海城未来农业发展的主力军,力争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50家。
三是动态做好扶贫攻坚。强化产业扶贫项目安排,因地制宜发展设施农业、光伏发电、乡村旅游等农业产业化项目,提升扶贫产业的抗风险能力。充分发挥社会救助制度兜底保障作用,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高度关注已脱贫人口和低保边缘户生活现状,确保临时性返贫人口得到及时帮扶、稳定脱贫,确保在全面小康路上不落下一人。
四是打造美丽宜居乡村。坚持把特色小镇和美丽宜居乡村建设作为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发展壮大农村产业,促进就地城镇化的重要载体和平台,按照规划引领、产业支撑、特色鲜明、要素集聚、环境配套、生态宜居的要求,全力推进特色小镇和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持续实施农村人居环境三年整治行动,开展全域农村垃圾分类减量治理,扩大“厕所革命”范围,加速镇村燃气通、“小康电”等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密切相关的重点工程建设。力争析木镇获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新建150个宜居达标村。
(四)抓好产业升级。着力构建现代经济体系,着力发展壮大实体经济,加快培育高新产业和新兴产业,做好改造升级“老字号”、深度开发“原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三篇文章,尽快形成多点支撑、多业并举、多元发展的产业格局。
一是着力发展传统产业。积极推进菱镁、钢铁、纺织服装箱包加工三大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进菱镁产业迈向终端化。围绕建设世界级菱镁新材料产业基地,做实做强辽宁菱镁矿业有限公司,提升资源有序开发、综合治理、价格主导及矿山生态恢复综合效益,持续**整合红利。以矿产资源科学供给、产能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为抓手,推动产业向集约化发展、企业向高新化转变、产品向高附加值延伸。在做强镁耐火的基础上,不断做大做强镁建材和镁化工产业,构筑多元化的菱镁产业新格局。年内重点推进投资1亿欧元的法国缔马集团镁制品深加工、投资7亿元的德国雷法集团定型镁制品加工、总投资5.1亿元的辽宁隆镁科技有限公司闪速轻烧示范工程、投资5亿元的万利镁制品科技有限公司50万吨镁建材等项目建设;推进纺织服装箱包加工产业链条化。坚持“补齐前端、做强中端、打通末端”的发展思路,以市场引项目,全面补齐纺织服装和箱包加工的上下游产业链,形成集聚发展优势。强化品牌意识,引进域外知名品牌企业,培育扶持本地优势品牌,巩固和提升西柳、南台“衣饰天下、包领时尚”的知名度。重点推进万莹、雷诺、中瑞等企业落户西柳纺织服装工业园和南台箱包加工园,培育引进知名品牌15个;推进钢铁深加工产业高新化。借助“两国双园”列入辽宁“一带一路”综合试验区的难得机遇,积极发展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有市场竞争优势的高科技产品、特优产品和稀缺产品。重点加速投资6亿元的恒盛铸业1350高炉改造项目建设,推进辽宁中远汽车型材生产线项目、海城鼎诚合金钢厂军工级特种钢铁生产项目签约落户,实现钢铁产业“凤凰涅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