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三是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全面启动运营新政务服务中心,全面铺开“代办制”和“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审批新模式,实现进驻事项和网上办理率两个80%目标。实行“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8890”政务服务平台,完善电子监督系统,实现“一网通办”。在海城经济开发区试行“先批后审”承诺制审批模式,打通绿色服务通道。坚持“人人皆为环境、人人都是形象”,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

  四是持续扩大对外开放。坚持“政策、物流、通道、产业”全方位协同发展,以开放促改革、促创新、促发展。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和辽宁自贸区,全力争取国家市场采购贸易试点获批,同步启动大连海关(西柳)监管区,加速西柳国际物流园、腾鳌龙基物流园、西柳市场跨境电商平台和海城IDC大数据中心建设。精准对接并争取享受与大通道沿线各国间的通关互认最惠待遇,加快培育外向型企业和外贸自营企业,推进海外仓建设。瞄准江苏南京对口合作以及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产业转移,着力吸引菱镁深加工、精细化工、纺织服装加工等企业落户海城,实现全面对接合作,充分交流互动。

  五是加快民营经济发展。出台《海城市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实施意见》,坚定不移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发挥银行、小额贷款公司、风险投资、股权和债券等融资渠道作用,拓宽民营企业融资途径,降低民营企业融资成本。建立企业评价政府部门工作效率及作风建设的机制,坚决禁止对民企一切不必要的检查,给企业“宁静时间”生产经营。实施民营企业家“双培”工程,大力培养一批有远见、高素质、知识型、年轻化的企业家队伍,营造适宜企业家发展的政策、法治、市场、金融环境和社会氛围。

  (二)抓好项目建设。坚持“项目为王”,以“双招双引”为前置,以项目建设为根本,以“飞地经济”为支撑,以创新驱动为载体,挺起海城的经济脊梁。

  一是全力推进“双招双引”。突出全员招商与专业招商、以商引商与城市合伙人招商、招商引资与招商引智、吸引增量与盘活存量、招引项目与争取资金“五个并重”,发挥市级专业招商小组在信息沟通、信息收集等方面的作用,建立对等招商洽谈机制,履行兑现招商承诺,树立海城诚信旗帜,确保全年签约亿元以上项目60个。抢抓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历史机遇,瞄准国家政策导向、资金投向,科学谋划包装项目,全力做好资金争取。借助作为全省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的政策机遇,健全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和服务模式,全方位、多渠道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

  二是不断做强项目支撑。严格落实“项目管家”制度,坚持领导带头,全力帮助企业解决项目资金、土地、电力等问题,当好服务企业“店小二”,提高新上项目施工速度,确保全年开复工5000万元项目达到130个以上,其中新开工70个以上。助力现有企业做大做强,确保全年“小升规”企业20家以上。发挥海城固定资产投资统计督导工作领导小组作用,按照谋划、洽谈、签约、开工的顺序,动态做好社会资本投资类、争取政策资金类两个项目库的调整和监管工作,保障项目建设的良性循环。

  三是强力推进飞地经济。在现有《海城市发展“飞地经济”实施办法(试行)》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海城空间资源和产业布局规划的既有优势,制定出台一系列操作性强、吸引力大、压力和动力并存的政策措施,全面调动镇区招商的积极性和海城、腾鳌经济开发区承接项目的主动性。以两个园区为主战场,汇集优化各类生产要素,划出具体承接区域,全力做好土地征储,完善标准化厂房、道路、水电等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开通飞入项目审批服务绿色通道,做足做好政策支撑,全力确保飞入项目落地,打造全省县域“飞地经济”样板。

  四是强力推进创新驱动。发挥创新驱动在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方面的支撑作用,着力加强创新平台建设,加速“城市合伙人”“创谷”“小巨人”和“楼宇经济”发展。着力实施“校企提升”工程,不断提高企业科技水平。在现有85家的基础上,对全市规上企业开展“科技嫁接”工作,再培育“科技小巨人”企业10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