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千年农夫读后感10篇

  《四千年农夫》是一本由富兰克林.H.金著作,东方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元,页数:28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四千年农夫》读后感(一):图1-10 请问是江浙的哪个古城

  图1-10 请问是江浙的哪个古城

  图片说明为:在中国水网密集的地区,村庄多分布在运河两岸。村子里的街道很狭窄,总是人潮汹涌,热闹非凡。图中,在沿岸三分之一英里的距离内,有3排房子约240户家庭,将近2000人。

  内容:提到了宽154英尺的地方,分布着16英尺的街道,30英尺宽的运河以及三排房屋,有240户人家,居住将近2000人。

  《四千年农夫》读后感(二):没有想象中好

  百年前使用着化学肥料的美国人民思考着如何从古老的东方民族学得农家肥的技法,一百年后,他们还是没学会,倒是我们学会了他们的化学肥料。

  读这本书之前看到这个书名感觉应该非常有意思。看完之后觉得略有失落。

  整本书有些杂乱无章,看书的小朋友们必须自己在里面提炼有效信息。也很多重复累赘之处。

  四千年农夫?作者何来这四千年的概念?

  里面的一些数据对研究当时的社会历史有些意义吧。

  《四千年农夫》读后感(三):”小农“是小看了农业

  ”小农“是小看了农业

  农业现在眼光来看,就是生物科技、生物链、生态链。

  充分彰显生命精彩、严密、高效、和协

  人的看法总是随着认识的深化而深化升华

  目前来看人类所利用的一切能源都是太阳能转化存储形式

  电能得以全方位普及利用是因为人对电了解掌握程度

  随着生物知识的普及生物科技飞速发展

  农业也将无处不在,到时我们用的手机电池可能是穿戴的成长型生物动力

  我们的建筑可能是成长型的生物型建筑

  到时最基本的技能将是农业技能

  《四千年农夫》读后感(四):重新认同土地与我们

  现在我学到了一个判断行为是否可以带来可持续的好处的办法:是不是赋予对象更高的价值。东方的农业是这么做的,西方的农业却逆反而行。在东方传统农业中,农民与土地同在,深深地了解土地的需要,把生产中、生活产生的各种排泄物、丢弃物都能转化成土地所需的营养,巧妙地应用自然的材料创造生活所需用品,变废为宝,物尽其用。而西方现代农业取消了农民的地位,代之以机器、资本、化学肥料、化工农药,这些东西的产生本来就带来极高的能源消耗,而通过这种方式得到的出产对人的健康生活也没有益处,此外在生产、生活产生的一切东西几乎都没法回到土地中去,弥补土地的营养损失,大量生产,急忙丢弃。

  但是正如我们看到生长在乡村、自然间的人未必认识到乡村和自然的价值,四千年来应用着这些农业智慧的东方人民也未必认识到这种做法的价值,所以他们很容易被说服、甚至自己主动全盘放弃这些深长的传统。做一件事是重要的,但意识和认同这件事同样重要啊!难道非要像台湾甚至香港那样,农业凋敝、农田消失才能引发这种意识和认同吗?

  《四千年农夫》读后感(五):百年前的中国循环经济

  最近一直在读的一本书,每次读了一部分之后总要合上思考一会。百年前,一个美国人来到中国的农业游记。

  这是一个关于循环经济的故事,里面介绍了很多当年大家在循环经济方面采用的方法,比如捞塘泥,可以为池塘清淤、疏浚河道更可以为农作物提供肥料。可惜的是现在已经无法推广,十几年前在农村工作,村里要清淤,但是塘泥却没地方堆放,百姓的农田更喜欢使用方便的化肥。前几天一个朋友接下黑臭水体整治的工程,我首先提醒他,塘泥放哪里?

  我认为书本提出了一个最重要的观点,在当年一切资源都得到珍视、都被充分利用,唯一廉价的就是劳动力,正是因为无尽的劳动力才可以很好的利用这些自然资源。而现在和100年前最大的差别的劳动力的成本提升,让人们更愿意使用简捷的方式来进行农耕,比如除草剂比人工除草更方便,化肥比人工发酵的粪肥更便捷,记得小时候上学路上路过农村田间,总会看到很多粪窖,现在早已不见。

  生活美学时代,消费升级到来,一些绿色的产品会更加得到大家的青睐也会有更好的价值,当纯绿色产品价格高到一定程度,就会满足劳动力成本上升的需求,有更多的人力开始从事这样的事业。当然这个仅仅是未来的细分市场。想想很好玩,关注了书本翻译者的微博,他们好像正在做这样的工作。

上一篇:《柔福帝姬》的读后感10篇 下一篇:中国的品格读后感10篇

推荐小说:  二号首长  侯卫东官场笔记  官场之风流人生  官道之色戒  脸谱  红色仕途  沧浪之水  驻京办主任  医道官途  重生之风流仕途  风流仕途  官道之权色撩人  官场之财色诱人  官路红颜  官场桃花运  官场风月  官道无疆  一号红人  官商  重生之官路商途  宦海沉浮  重生之官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