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千年农夫读后感10篇(2)

  《四千年农夫》读后感(六):前言有感

  书刚翻开,前言还没有看完。心有所感,先写下来再说。

  里面写到对“小农”的再认识,说“小农”是稳定器,储水池。这固然不错,但我们还能再回去吗?

  今非昔比,随着科技的进步,整个世界已经被紧紧地连接在一起,雪山,大漠,太平洋已经挡不住外来者的脚步了。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要么沦为发达国家的原材料供应地,要么发愤起来,居于食物链顶端,像中国这么一个大国,没有第三条道路可选。就算你甘心做奴才,别人还不放心你做奴才(毕竟你祖上曾经阔过),非要把你大卸八块不可。

  如何才能攀到食物链顶端呢?只有一个选择,必须工业化,而且必须重工业化。随着工业化的推进,首先被打倒的就是小手工业,比如以前家里用的扫帚,是用竹子做的,这可能是农民在农闲时空下来做的,然后再拿到集市上出售,但是现在随着国家石油炼化体系的建立,塑料制品已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用模具随便一压,成千上万把扫帚源源不断地从生产线上下来,通过公路、铁路等物流体系能在两三天之内到达全国任何一个省会城市,再通过批发中心,几天之内就会出现在最偏僻小镇的杂货铺里,而且价格还比手工的扫帚便宜,如此一来,当地人在农闲时还会编编扫帚赚点小钱补贴家用吗?随着农村小手工业被催毁,农民的唯一收入来源只剩下单纯的种植业了(连养点猪,养点鸡都养不过工厂化养猪场了)。

  然后,就是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就是上面讲到的工厂化养殖业,慢慢地在自然条件合适的地方就会出现机械化农业和工厂化种植。农村能容纳的劳动力将会越来越少。

  而多余出来的劳动力,也已被工业化吸收殆尽。

  想让农村回到“自给自足”的“小农”状态已经是不可能了。首先是大环境不允许,其次是,从劳动生产率的角度来讲也是不可行。

  所以,“小农”虽有“环保”、“健康”等千般好处,但在当今中国已经被时代所抛弃了。

  农村以后的发展方向,我想应该是以下一些方面,首先是农业生产的工业化:比如,机械化种植,养殖;这是基础。

  然后,是园艺,花卉,经济作物,水果等的生产;

  再次,是旅游业,比如农业观光,农家乐等;

  《四千年农夫》读后感(七):智力是油门,智慧是刹车——读《四千年农夫》

  一本关于百年前中国,朝鲜,日本管理土壤以增进肥力的书籍。东亚三国密集人口以及有限的土地资源的条件下,三个国家千年以来的农耕却能够一直保持土壤的肥力。于此,百年美国的农耕历史却让土地贫瘠,给予此,作者远渡东亚,考察东方农业。

  可能作者也没有想到他曾经推崇的永续农业并没有得到延续,尤其是在中国。反而如今中国的农业越来越倾向美国的方式。当然不是说我们非得像祖先那样繁重的劳动,低报酬,毕竟世界已经不是那个曾经的世界。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农耕文明中的那些智慧,抑或称之为思考方式的东西还是值得延续,这些智慧的东西不仅仅对于农业,对于个人,家庭甚至社会和国家,各行各业,无疑都是无价珍宝。且在当下食品安全,各类社会问题。不断出现的现实下,我们也有必要对此再次深思。

  书中用了大量篇幅介绍了,肥,水等与农业生产最重要内容。当然还有间种,套种等。而这所有内容都有一个共通之处,就是能量。而古人的智慧的体现,无不是最大化的储存能量。发达而有效水利不仅仅灌溉土地,而且也是重要的肥源,留住能量而不是任之流向大海。作物或者植物除了可以食用的部分,无论经过什么样的变化——焚烧,干草覆盖,绿肥……最后都是变成肥返回土地。套种,间种等方式也如此,最大化把太阳的能量留下来,产出最大量的食物,作为能量无论是时间上的延续,还是空间,他们都是相互联系的,降低流动得速度。大自然永远不愿意将任何一片枯叶的能量浪费——涵养水份,防止水土流失,某些微生物的食物,变成养分返回母体……

  而以机械,农药,化肥为基础的农业,似乎各种链接都被判之为低效。而将之一一去除。缺肥,化肥又快又有效,何必花时间做堆肥?缺水,抽水机又快又好用,何必挖水池,覆盖稻草?有虫害,农药立竿见影,间种,套种多麻烦?……当然一定意义上都成立,我们甚至都可以认为这些都是人类高超智力的直接体现。不断的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且又快有又有效,当然限定短期內。人,社会似乎也有倾向短期可遇见利益的倾向。但,人类这个整体终究逃离不来引起的问题。如果有一天土地在无法生产,地下水再也无法抽出,虫子们视农药为饮料时,或许我们不得不再一次希冀于智力,让我们移民火星?

上一篇:《柔福帝姬》的读后感10篇 下一篇:中国的品格读后感10篇

推荐小说:  二号首长  侯卫东官场笔记  官场之风流人生  官道之色戒  脸谱  红色仕途  沧浪之水  驻京办主任  医道官途  重生之风流仕途  风流仕途  官道之权色撩人  官场之财色诱人  官路红颜  官场桃花运  官场风月  官道无疆  一号红人  官商  重生之官路商途  宦海沉浮  重生之官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