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锦夜行》是一本由廖伟棠著作,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6.00元,页数:24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衣锦夜行》读后感(一):偶然得之
从前看书都一定是先听到别人推荐的.因为自己瞎碰乱撞没读到过什么好书.这次是实在无聊,跑到图书馆借两本书看.时间紧凑,也不能仔细挑选.就随便从架子上拿了两本.(拿这两本的原因还主要是书薄且小,不重,背包里可以无事时拿出来读一读).
没想到读起来还有点儿不能罢手.特别是前半部分,写作者在巴黎与各种鬼魂的交流,感觉很有意思.一个没有心境的人,不能做到吧!整本书,偏向随笔,想到哪儿写到哪儿,倒也自成一派.只是后面的部分,作者太多诗歌的夹杂,反而另后面变成一种炫耀自己所识的景象.反正我是不怎么能懂.摄影部分,也只喜欢里面的一两张照片.
《衣锦夜行》读后感(二):Wearing Flowers
其实不算书评....
说起来自己好久没有旅行了,上一次还是去年这个时候一个人跑到了香港。不知道是被工作磨平了脾气还是怎的,竟然一点儿也没有觉得一年闷在一个地方有什么不妥当。
当然衣锦夜行不算是“游记”了,起码不是那种印成彩色连路边的咖啡馆都要大写一番的东西吧。小时候的自己是个看到“人生必去的XX个地方”都会被勾引的人,窝着拳头说这里不管怎样都是要去的。现在不了,只有看到这么一本不描写风景的游记,才会再次有上路的冲动吧。
我太理解廖伟棠了,至少是这本书里的廖伟棠。旅行之于自己,早就不再是看看风景逃避下现实的过程了——这种心态在现在这样的环境中真是太奢侈了罢。每次旅行都算是一种回归,虽然在很多时候,都不太清楚”归“的指向是什么,是哪里,甚至是否存在呢。
在去了一些地方之后,难免会同时产生出两种矛盾的感情:一来你觉得世界真大啊,你去了向往已久的西班牙葡萄牙,却总归未能去非洲草原逛一逛,更不要说魂牵梦绕的布宜诺斯艾里斯了;二来你觉得世界真小啊,因为不管在哪个地方,无论是德国的天鹅堡,还是东京铁塔下,某种相似心情总会突然涌上来——“我对你是如此熟悉”。
因为那就是你呀,那就是你。
当然并不是期望已经迷失在石头森林里的灵魂,可以凭借一次旅行重新找回,不过所有的过程都在无一例外的走向一个终点,虽然在现在这个时候,还不太清楚那是什么。
——廖伟棠或许找到了,这就是令我羡慕的地方吧。
题外:
书里面穿插着关于90年代和海子的段落,倒是正好切合了心意。倒不是写的多好,但是关于kurt cobain和海子的文章(虽然无一例外的都是一个腔调),总归都是喜欢读一读的。我也非常喜欢《九月》那一篇,也十分羡慕那一群七十年代生人。作为一个准八零后(有些时候甚至有些九零后?),读一些七十年代人写的东西,深深觉得搁在这两个群体之间的,岂是时间这么简单的呢。我们这代人,倒是跟九零后更亲近一些(尽管我们并不想承认这点),但是想想所谓的回忆吧——一个美少女战士贴纸都能让我们“回忆泛滥泪如雨下”,可是我们在缅怀的东西到底是什么呢,是逝去的童年时光么?是无忧无虑的岁月么?仔细一看,这是多么“脆弱的回忆”啊,轻飘飘的,一戳就没掉了。
——“这一年春天的雷暴不会将我们轻轻放过”。
《衣锦夜行》读后感(三):沐猴而冠 ,衣锦夜行
这是本关于朝圣与救赎的书,而非单纯的游记,正如文道公所言,这是本作者出发前已经知道自己要写什么的书,与其说廖先生是在用眼睛,用心灵,用镜头去在世界这个大副本里开地图,将未知与好奇的部分拓印,不如说这个世界是块巨大的磨刀石,廖先生用行走这种缓慢的研磨,砥砺出心灵的本质
朝圣是种建立在肉身经行中的灵魂救赎,善哉斯言
在翻开正文第一页的时候我就大笑出声,作者引用了句友人相赠的诗句并表示深得我心
青春到处便为乡
作者很投入的诠释这诗句,【有把路过的地方当做家乡去爱的勇气的人,便是有情人,便是精神青春者】实际上正如一个人谁都不服或者轻易的见谁都服都是浅薄虚妄的AHO一样,对哪里都倾情相爱也是滥情浅薄的写照,这种时候令人伤感的不是爱情令人喜悦的不是景色,都只是这个人自己内心喷薄出无来由的情感,爱的恨的都是自己,这种时刻闭门造车和出门行进千里毫无区别,廖伟棠对这样的话感觉莫逆于心,或者他是个感情泛滥的傻子或者他对幸福的标准低到不能再低,才会爱上每块行走过的泥土,爱上每个路过的行人
上一篇:时尚的江湖读后感精选10篇 下一篇:修道士经典读后感10篇
推荐小说: 二号首长 侯卫东官场笔记 官场之风流人生 官道之色戒 脸谱 红色仕途 沧浪之水 驻京办主任 医道官途 重生之风流仕途 风流仕途 官道之权色撩人 官场之财色诱人 官路红颜 官场桃花运 官场风月 官道无疆 一号红人 官商 重生之官路商途 宦海沉浮 重生之官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