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疴遍地读后感10篇(2)

  欧洲的个人主义曾经破产,但美国的个人主义还在青春期,但即使如此,“二战”后的相当岁月里,干预市场几乎是所有政府的通例,这让西方迅速弥合了战争创伤,走上发展的快车道。

  然而,5位奥地利人改变了当代思考,熊彼得、哈耶克、波普尔……他们困惑于民主奥地利的失败,他们的共识是:一旦国家插手市场,则专制将不可避免。但托尼•朱特认为,这只是奥地利特殊经验,绝非通则。

  经过回溯,托尼•朱特心满意得地认为市场可以超越,资本主义应重温干预的旧梦,哈耶克他们犯了错误。虽然托尼•朱特承认,这将降低效率、迟滞发展,但他自信地宣称,与幸福相比,这点牺牲很值得。

  托尼•朱特的解决方案显然是糟糕的,像大多数市场批判者那样,他们能发现问题,却不能解决问题。当他们建设时,总是显得如此笨拙。

  问题的核心在于,托尼•朱特走进了哈耶克所说的“构建理性”,靠图纸推演来设计人类未来,在逻辑上很难成立,不论多有说服力,也有可能是空中楼阁。本书告诉我们,人类未来正面对巨大的挑战,我们不应麻木,更不应无条件地相信明天,我们应从历史中寻找智慧,但沉疴虽重,也不要病急乱投医。

  《沉疴遍地》读后感(六):如果思维混乱,敬请笔下留白

  果然大家都是既偏执又混乱的人,作者在寻找左派缘起的时候尤为纠结,以至于得出了“激进主义从来就是有关保存有价值的过去”这样的结论。既然自由和安全是嵌合体,政治的务实主义意味着安全比自由更重要,那他又有何权利把新保批得一无是处呢?全书从头到尾都在为社民主义正名,却又非常谨慎地与左翼在过去现实中所造成的巨大灾难划清界限,可见作者有多纠结。一方面劝慰读者看到并继承社民主义的优秀遗产,走所谓的“第三条道路”,另一方面又生怕被人贴标签,同时却也说不清社民主义究竟代表了什么。就是在这种迟疑和惶恐不安中,让读者看到了各种矛盾。

  附之前看过的一篇比较赞赏的书评,及当时的所思所想:

  http://book.douban./review/5673976/

  此书看了一半,内中觉得有很多自我矛盾、偷换概念和混淆论点之感,当然作者的诚意还是有的,所以我就姑且把他认定是思路不清吧~~

  作者陈述了很多早已经被认定是事实的事实,包括当今社会确实出现的问题,却没有将其彻底而深度地剖析开,并进行分析和原因上的寻求,而是习惯性地把完全不相干的两种思路放在一起进行混淆,从而导致了自己思想上的混乱。例如谈到公共社区被压缩,原先是极权主义希望达到的目的,而现在却因为市场化和全球化的发展,大家被禁锢在了自己的小圈子里,从而自行压缩了现实意义上的公共空间,并由此断定极权主义和市场发展是殊途同归;又如谈及上世纪60、70年代的那段所谓的“光辉”历史,它的民权解放背景让作者觉得合乎自己的理想,但却又反过来驳斥了它过分推动个性化的力量,从而导致了今天人性的冷漠;再如作者对左派观点、对全球化观点的矛盾等等等等,这本书中可以举出一大堆例子。这种矛盾直接导致了读者思路的混乱。

  :书中某段还提到威廉·贝弗里奇评论贝阿特里斯·韦伯:“让人们感觉到,只要有足够的思考,人就可以通过理性化的进步,克服世界上所有的邪恶。”这段话难道不也是自证作者自己么?作者自以为是站在中立而理性的位置上看待世界,却始终脱不离左翼思想的侵扰,越是试图跳脱出来越是陷得深,即使再想保持距离也没用。在这一点上我只能对作者表示遗憾。

  103 “社会民主主义天生就有精神分裂症”——作者再一次自证了自己的问题

  《沉疴遍地》读后感(七):给困惑者的指南?

  我既不是学历史的,也不是学政治的,那么是什么吸引我来读这本书?估计是这个文艺得不得了的书名吧。“沉疴遍地”,出自Oliver Goldsmith的作品《荒村》,其中写道:“沉疴遍地,病魔肆虐,财富聚集,众生危亡。”这四句大概表达了作者对目前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看法。

  下面开始进行无责任评论。

  由于美国人坚信资本主义“看不见的手”能够准确无误地弥补实行资本主义的人的道德缺陷,所以他们习惯于对公共权威进行怀疑。而事实上资本主义自行发展所造成的不平等却横在他们眼前。所以,他们开始不信任各种市场主体。

上一篇:一生何求(全两册)读后感10篇 下一篇:翻译的技巧读后感10篇

推荐小说:  二号首长  侯卫东官场笔记  官场之风流人生  官道之色戒  脸谱  红色仕途  沧浪之水  驻京办主任  医道官途  重生之风流仕途  风流仕途  官道之权色撩人  官场之财色诱人  官路红颜  官场桃花运  官场风月  官道无疆  一号红人  官商  重生之官路商途  宦海沉浮  重生之官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