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尔齐斯和歌尔德蒙》读后感精选10篇(2)

  《纳尔齐斯和歌尔德蒙》读后感(五):主流人群生活状态的两大类也不过如此

  “是的,像Goldmund式的生活也许不仅要纯真一些,合乎人性一些,而且,不是清清白白地过一种超尘出世的生活,营建一座充满和谐的思想之园,在它的精心栽培的花圃之间毫无罪孽地踱来踱去,而是投身在残酷的生活洪流和一片混沌中造孽,并承担其可怕的后果,归根到底是更需要勇气和更伟大的吧。也许穿着拖鞋在森林中和大道上流浪,日晒雨打,忍饥挨冻,享受声色之娱,然后又以吃苦为代价,可能更艰难,更勇敢和更高尚的吧。”

  故事背景虽然设定在19世纪中期的德国,故事要表达的内容和传递的思想却古今中外皆可套用。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故事的梗概清晰,由Goldmund在修道院,离开修道院去流浪,享尽人间欢娱尝遍人间艰辛,到最后年老回归修道院三个部分。Narziss的父性、理智、学者派和思想家,和Goldmund的浪漫主义交相辉映。其中穿插着的叙述(连着Narziss说话的口吻)也略带着作者本身的智慧腔调。

  想来的确,要像Goldmund一样觉醒后去流浪本身,就是极需勇气的。放在现在来说,还会有多少人允许自己成为一个流浪者,分文未有毫无建树的度过一生。而对自我价值实现的追求和Goldmund在追求自由生活的同时也充满着矛盾,他也想要将内心的想法变成客观存在,于是有了后来的雕像创作,但故事中雕像创作本身,除去是对为自己在世界上留下若干证明之外,更多的却是他母亲给他诸多幻想和寄托的结果(家庭教育很重要啊!)

  人哪,就是这样,有个安逸平庸的生活又蠢蠢欲动,太过激动的工作和生活又让人早衰,脆弱的生命经不起折腾,所以我在书中寻找黄金屋,在旅途中享乐,在工作中自残。。

  与君共勉~

  《纳尔齐斯和歌尔德蒙》读后感(六):神秘与差别,思想与艺术,宗教艺术

  德国一直以来给人们的印象是勤劳严谨,所以我一直也以为这个以严谨出名的国家在文学艺术方面应该在批判现实主义和现实主义方面有很多灿烂的成果,但是黑塞以他独有的浪漫神秘气息和永恒哲学让人看到德国在浪漫主义也不缺乏伟大的大师。这也难怪,一直以来德国所创作的音乐和哲学都是让世界所仰慕的,在这样的氛围里怎能不诞生如此浪漫的文学呢?

  按照黑塞的说法,纳尔齐斯是思想家,歌尔德蒙是艺术家,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却都是通往完满存在的途径。思想的平面性与艺术的灵性在作者笔下所产生的充满哲学意味的对话让人思考。歌尔德蒙当初出走寻找自由与爱之后回到修道院的时候,看到那一尊圣母像,于是种种经历过的与幻想过的爱都浮现在脑中,这个时候的歌尔德蒙完成了从探寻者到艺术家的升华。但是我印象最深的是当他回到修道院所在的城市,看到当年爱过他的女子都已年华逝去,当他看到那些熟悉的街道和院落,在即将进入黄昏的那一刻,坐在河边的他哭了,哭的很伤心,哭的是自己那些虚度的年华。这一幕也许是黑塞对恍恍度日的年轻人的一种告诫,人们应该追求永世的价值而不是一时的时代偶像,是对人性的孜孜追求和不断探索,这种探索在《荒原狼》一书里达到了最高的境界。

  比起纳尔齐斯更喜欢歌尔德蒙,纳尔齐斯那种苦修的生活态度对如今的现实看起来是那么遥不可及,歌尔德蒙勇于对自由和人性的追求也许才是作者想要表达的观点,当然从篇幅也能看出来。

  如果没有纳尔齐斯也就没有艺术家歌尔德蒙,没有理性的指引就不会有感性的升华,就像是老子的阴阳论

  最后歌尔德蒙的遗言更像是在向世界宣告”没有爱你们甚至都不知道怎么死!“

  至于宗教艺术,我只是看完后脑子里一直出现这个词,隐约有种还不能表达出来的联系..

  《纳尔齐斯和歌尔德蒙》读后感(七):读书笔记:不疯魔不成活——读《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

  花费时间:6h5m

  书籍简介:(节选自豆瓣)修道院年轻的纳尔齐斯才华过人,觉得院长达尼尔喜爱。新来的学生歌尔德蒙迷恋世俗生活,他们虽成了朋友,但歌无视纳的理性的说教,偷偷去村子里和姑娘幽会,接着又逃出修道院,到处流浪,历经欢乐与艰辛;漫游使他逐步成熟,可之后因爱上总督的情妇而被判死刑。做了修道院院长的纳尔齐斯把他从狱中救出,让他专事雕塑艺术。歌再次外出游行,途中染上重病,纳在他临终前表示对他的友爱,使他怀着幸福死去。

上一篇:《中国文学场》读后感10篇 下一篇:《大败局Ⅰ》的读后感10篇

推荐小说:  二号首长  侯卫东官场笔记  官场之风流人生  官道之色戒  脸谱  红色仕途  沧浪之水  驻京办主任  医道官途  重生之风流仕途  风流仕途  官道之权色撩人  官场之财色诱人  官路红颜  官场桃花运  官场风月  官道无疆  一号红人  官商  重生之官路商途  宦海沉浮  重生之官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