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最美的风景,是菜园。很小的时候,我最乐意干的事情,就是在傍晚的时候,跟在哥哥的后面,给菜园浇水。有时候,是大瓢大瓢地泼,很是爽快,因为菜已经长起来了,不在乎水的冲撞;有时候,就是小心慢意,因为菜刚栽下,还立根未稳。我喜欢大瓢泼水,而把细活留给哥哥。当然,最后还是哥哥来收拾,他要把菜园里全部的菜都照顾到。而我早已对伸向菜园上空的树枝上的“观音瓢蜻蜓”感兴趣,想着法子要用蜘蛛网(竹竿的一头绑一个铁丝或柔韧树枝弯的圈,然后看到蛛网就往上缠,黏性很大的蛛网,就是捕获知了或这种带点傻气的蜻蜓的最好的工具。)把它沾住。
还有就是摘菜的时候,母亲摘的菜总是恰好,而我则是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没有分寸,经常将半熟或者刚刚才开始生长的菜摘下来。但是,母亲也没有责备。菜园成为了人间乐园。一直到现在,豆角、南瓜、冬瓜、茄子、辣椒、瓠子,等等,它们留在我手上的感觉,依然保持了最初的新鲜。实际上,我们的成长,一个乡村孩子的成长,是与这些植物留在我们手上、心上的感觉有关的。齐白石(1864-1957)为什么是中国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画家,就因为他画出了中国人最刻骨铭心的对花鸟虫鱼、瓜果蔬菜最真切的感受,不仅仅是看见,而是伸手可触。从手感到味蕾,从渴望到梦境,白石老人都清晰地呈现出来。每一笔都承载了回忆、温情,甚至伤痛。因为对以天为食的民族来说,风调雨顺是最深沉的希冀。这些长势良好的菜蔬,就是我们生命的一部分。
说到这里,莴笋蜂拥而来、闪亮登场,就不那么令人意外了。当我们人生最初的时光是在菜园里度过的,我们没有理由不记住莴笋,它那蓬勃的姿态、夸张的叶子,以及“裸身”之后的无故和羞涩,就仿佛在巴黎、米兰春夏时装周看到的景象,有一种华丽和奢侈出没其中,若隐若现。不是吗?“到了初夏,莴笋的茎逐渐伸长和膨大,叶顶长出头状花序,花黄色,果褐或银白色,外面包着的冠毛,能像蒲公英那样被轻轻吹起飘向不确定的远方,充满了芳菲诗意。”在莴笋谢幕的时候,它也一点不委自己,它依然保持着它的蓬勃和高大,以及对远方的眺望。
是的,菜园很小,但是,只要我们总是怀着乡愁、眺望远方,这小小的、伟大的菜园,人民无限热爱的菜园,就是天下菜园。只要菜园蜂飞蝶舞,世界就和谐、昌盛,这就是蓬勃和高大的莴笋告诉我们的一个真理。
到菜园去!
谈正衡的这部书,在网上已经铺天盖地。我们有理由评个不亦乐乎。
《梅酒香螺嘬嘬菜》读后感(七):人间烟火中的江南风物志
梁实秋先生在《集内文》序中写到,“偶因怀乡,谈美味以寄兴;聊为快意,过屠门而大嚼”。大快朵颐之时,不能忘本,我想这也是谈正衡先生写《梅酒香螺嗫嗫菜》的初衷。
这本书全名叫《梅酒香螺嗫嗫菜——江南野味的民间话本》,记述的是作者关于江南民间的几十年私人饮食札记。其实这本书中并不都是江南野味,也有家中常见的菜蔬,但都是作者的家乡味道。可能野味一词,更让人感觉有一种纯粹而本原的生活滋味吧。
这本书共六十八篇饮食风俗文章,最后以《故乡风味》一文收尾。这其中描写了芦蒿、香椿、地苔皮等野菜风情,也记述了春韭、香藕等家鲜美味,还有鲇鱼、小麻条、河豚等河中**,甚至仔细而翔实地描写了已经成了绝响的鲥鱼,而这种抢救性记录更是珍贵。
这本书的文章内容很有特点,每篇文章都有对要描写的江南乡土中的食材有详细的解说,比如写安丁佬,“昂丁亦可写作安刺,听来则为安鸡,而在湖北话和安庆话方言区则称其安丁佬或安丁胡子……”,知道么,这只是在写江南水中一种小鱼的曾用名,有点意思吧,这本书除了解馋,倒可以当作江南一带的地方志读读。
谈先生对描美食的描写很有心得,比如写香椿头,“外婆有时会将我采来的香椿头切成细丝与煎黄的蛋皮同拌,码在白瓷盘子中,淋上熬熟的菜子油,盈绿轻红间着黄的一盘端上桌,不用说吃,光是看,要多养眼有多养眼。嚼一口这样的香椿头,让清气在嘴里缓缓蔓延,那感受就像把春天含在嘴里,一点点地品味消受…”,读到这儿,力道猛地出来了,口水泛起,悄然垂涎,仿佛让人闻到了春天味道。
上一篇:胭脂的读后感10篇 下一篇:生如夏花经典读后感10篇
推荐小说: 二号首长 侯卫东官场笔记 官场之风流人生 官道之色戒 脸谱 红色仕途 沧浪之水 驻京办主任 医道官途 重生之风流仕途 风流仕途 官道之权色撩人 官场之财色诱人 官路红颜 官场桃花运 官场风月 官道无疆 一号红人 官商 重生之官路商途 宦海沉浮 重生之官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