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品如何定价》读后感10篇(2)

画廊对价格的控制

  拍卖的透明性由于买家、拍卖商和商家的策略性行为大大降低了……与此相反,在一级市场上,供给与需求并不直接决定价格,这一事实被认为是不合理的,但同时又有它的好处:它使得画廊老板可以管理价格,为市场提供一种结构感,将艺术品价值固有的不确定性控制起来。

礼物交换与互利

  支撑艺术市场的结构的,绝不仅仅是收藏者为了享乐或投资的目的购买艺术品而产生的现金流。相反,艺术市场依赖于一个礼物交换与互助互利的密集社会网络:艺术品商人资助艺术家,艺术家赠送作品给艺术品商人,收藏家有时购买作品以支持艺术家或画廊,或扮演画廊老板在道德上和财务上的赞助人的角色。我不是想暗示在这一社会网络中自利主义完全不存在。

影响价格的因素

  如果你被要求在没有看到实物的情况下对一件艺术品的价格给出一个可靠的估计,那么你应该问这样几个间题一一这件作品的尺寸是多少,使用什么技法,该作品的作者曾经以什么价格向博物馆出售过作品。这些是预测荷兰艺术品价格的最可靠变量;此外,对价格水平的总体预测能力较强的变量还有艺术家的年龄和居住地。我们还看到,画廊特征,如画廊年龄、声誉和所属流派等,对价格水平影响很小。同时,艺术家特征解释了很大一部分画廊层次上的价格方差;换言之,画廊出售昂贵的作品与画廊所代理的艺术家的特征关系更大,而与画廊自身特征的关系较小。画廊老板守门人的角色不仅意味着发挥了对新进入艺术市场的艺术家进行选择的功能,还意味着画廊被认为会筛选每一件艺术作品。如果接受同一尺寸的不同作品的价格差别,画廊老板就隐含地承认了待售作品之间存在质量差别。

高价格的意义

  它导致资源向保存艺术品,而不是人类社会历史上所生产出的任何别的物品的方向集中。因此,高价格对为后世保存艺术品作出了贡献。如一位画廊老板声称的:“艺术品的高价格执行着一一种非常重要的道德功能。一个社会只会去保存那些有价值的东西……市场为艺术做出的伟大道德贡献就是,它赋予艺术品以价值,继而促使人们保存艺术品。”

价格与价值的微妙关系

  价格与价值之间的关系比人文学科和新古典经济学主流学派所能解释的更加复杂微妙。价值与价格似乎是在一种不断发展的辩证过程中交织在一起的,无法将其全部拆分。艺术史家克里斯托弗斯坦纳曾憧憬,“如果有天人们可以不考虑艺术品的经济价值,而是单纯地估计一件作品的美学价值”,换言之,如果有“像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一书中所说的“纯粹美学价值那样的东西,本章将明确地对这种假议说“不”。

  《艺术品如何定价》读后感(四):艺术与商业的双人舞

  对时不时出现的某件艺术品拍出天价的新闻,围观者总是流露出强烈的好奇与困惑、质疑。但似乎只要冠上“艺术”之名,任何高价又都变得合情合理。但我们很想知道,一件艺术品究竟值什么价钱。《艺术品如何定价》一书虽然主旨不在解释拍卖市场上艺术品获得高价的原因,却可以告诉人们影响艺术品价格制定的诸多因素,以及价格不是经济学理论中的生硬分析,而是复杂的综合体。恰如作者最后引用丹尼尔•米勒的话:“骨架不是行动者;当剔除了给予能动性的东西之后,骨架就是死去的遗物。我们可以在学术上将此干枯的骨头理论化,但它并不是经济系统或经济行动者运作的方式。”我们要将价格视作血肉**的事物,它是复杂的、多样的、脆弱的、变动中的。

  作者首先为我们分析了当代艺术市场的构成:由先锋艺术与传统艺术画廊组成的一级市场——画廊,二级市场则是拍卖场。因为画廊艺术品价格相对稳定,所以书中主要探讨的也是画廊艺术品的定价问题。

  谈及艺术品的价格,实际是讲艺术与商业、价值与价格的关系。“对立论”会将二者完全分离,彼此看不惯,尤其是拍卖行浓厚的商业气息,将艺术品物化,价高者得,甚至隐藏着不可告人的目的,但拍卖行的价格走势,会成为衡量一位艺术家成功与否及其作品的“支撑”。只要有市场,就抹不掉“商业”的色彩。作者走访了阿姆斯特丹和纽约大量画廊,也充分感受到画廊老板对拍卖的蔑视,前者自认是艺术的“守门人”、艺术家的朋友与保护者,后者则是牟利者。艺术赞助人这一角色古已有之,比如16世纪的法兰西国王弗朗索瓦一世,到现代则是由画廊、艺术机构、基金会来扮演。

上一篇:《茶花女》读后感10篇 下一篇:《苏醒》的读后感10篇

推荐小说:  二号首长  侯卫东官场笔记  官场之风流人生  官道之色戒  脸谱  红色仕途  沧浪之水  驻京办主任  医道官途  重生之风流仕途  风流仕途  官道之权色撩人  官场之财色诱人  官路红颜  官场桃花运  官场风月  官道无疆  一号红人  官商  重生之官路商途  宦海沉浮  重生之官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