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斐多》读后感精选10篇(2)

  3.认识只是记忆。灵魂是永存的,但灵魂和肉体焊接在一起时,肉体便可以唤起灵魂曾经拥有的记忆,“绝对相等”。世界的一切在理论上无所谓创新,只是重新组合。

  4.身体因为灵魂具有生命,生命的反面是死,和死不相容的是不朽,灵魂和死不相容,所以灵魂是不朽的。

  (本该不是这样的,但我真的失忆了,以后一定在读书过程中就把感悟记下来)

  《斐多》读后感(六):2400多年的终极智慧

  如果死前纠结,或者家里有老人怕死,看看这本书也许有好处。它是被判死刑的苏格拉底服刑那一天(公元前399年)的言论纪录,全篇主要论述的是苏格拉底的生死观、灵魂不灭论及寻求智慧和正义的终极追求,采用的是苏格拉底在《理想国》《对话集》中最常见的叙述方式,对话。斐多是苏格拉底死时在现场的人之一,整篇文章是他对一个朋友的转述。杨绛(序文中像在很多其他地方一样,称她为“先生”,我不太喜欢,为什么中文里有称女学问家先生的传统呢?是为了表示尊敬吗?其实这个男性化的称谓更加不女权主义啊,本身就是一种性别歧视;这个传统是从民国时候开始的吗?被称先生的还有哪些女名人?其他文化里有类似的习惯吗?---我的问题是疑问太多,答案太少)的翻译很不错,便于阅读和理解,整体突出了戏剧感。

  言简意赅的序文中给苏格拉底的就义给了很高的评价,说他是西方因信念而赴死的第一人、发现了人类良知、对他的审判和最后时刻的描述奠基了西方伦理学。从他自己对死亡的理解、什么是真正有意义的人生的论述,我们应该知道这些评价并不虚高。

  简言之,苏格拉底认为死亡是灵魂对肉体的摆脱,死亡是寻求终极智慧的不可少的一步。他指出,肉体、情感都是寻求智慧路上的羁绊和障碍,要想探求真理,只能用灵魂去看而不是通过外部感官。这些观点连同轮回、转世、报应的说法其实和佛家的“臭皮囊”等看法完全一致。

  论述中苏格拉底又提出了“概念恒久论”(认识只是记忆以及死后灵魂“转世”说),与《理想国》中相同。文中也提到哲学家对人世的思考结果,如真正的好人和真正的坏人数量不可能很多,大多数人只是不好不坏。

  全篇精髓在最后。苏格拉底回顾了自己一生的智慧探索走过的路,把自己思辨的方法传给在场诸人,又用简短有力的几个提问,瞬间终结了貌似站得住脚的众人的质疑,而他对死后世界的向往,也描述了一个美丽的心灵是多么的强大;这显示出了高超的大师风范和高潮化的行文,令人神往,也足以让读者体会到那种众人悲喜交集的惊人气场。

  学习新知识后,周围环境会出现各种与新知响应的迹象,仿佛是在鼓励、帮助温习。这是多么奇妙的一种感受啊!

  加拿大读书会微信号:careaders

  《斐多》读后感(七):从灵魂与肉体的关系中探讨柏拉图的知识论

  苏格拉底说:“真正的追求哲学,无非是学习死,学习处于死的状态。”死是人在现世思考的最终问题,更是哲学家的终极追问。他认为死就是灵魂和肉体的分离,当灵魂进入肉体的时候给肉体带来生,当肉体死亡的时候,灵魂会离开肉体。而处于死的状态就是肉体离开了灵魂而独自存在,灵魂离开了肉体而独自存在。 真正的哲学家一直在学习处于死的状态,因此当死亡来临之时并不会慌张、畏惧和躲避。在苏格拉底的论述中,肉体是灵魂的坟墓,人一生下来就被肉体的欲望所侵扰,以致于无法获得最纯粹的智慧。而哲学家是追求真理的,为了获得最纯粹的智慧,哲学家除非万不得已,不会与肉体交往,不会沾染肉体的**,以保持自身的纯洁。 当我们谈论死这个问题的时候,也应该同时探讨它的反面——生。苏格拉底用概念的相反相生,推论出生与死是相反相生的。无论是人是物,一个生命只有开始生才能走向死亡,这是一个不断转化的过程,而反过来看,只有从死才能产生生。这是苏格拉底对于生的理解,生和死都不只有一次,死会转向生,肉体死了而灵魂并未消亡,只是在另外一个世界等待轮回,这样,“活的从死的产生,人死了灵魂还在,都是实在的事。” 生与死都不是仅一顺的过程,如果所有物质之间不存在来来回回的过程,所有的东西就都成了同一个形式,那就是生的皆被死所吞没。 《斐多》中另一个重要的辩题是“知识就是记忆”,这套理论建立在“灵魂轮回说”之上,是把知识看成回忆而不是知觉的知识观。在柏拉图看来,知识就是记忆,就是心灵在外物的影响下,唤醒其所固有的理念的过程。 支持知识就是记忆这一理论的主要事实是,我们具有像“绝对相等”这样一些不能从经验中得出来的观念。我们有大致的感觉,但是绝对相等确实永远不能凭借肉体的感官找到。既然这不是我们从出生之后的经验里学到的,就必定是我们从生前的存在里带来了这种知识。柏拉图认为类似的论据可以应用于其他一切绝对的观念,比如绝对的美、绝对的善、以及公正、神圣等等。 这样一来,本质的存在以及我们对它的理解就证明了预先存在着有知识的灵魂。而灵魂是会不断转世轮回的,肉体的生老病死是人必然经历的过程,当肉体消亡,灵魂离开肉体,所有俗世的经验皆被留在了肉体中。而灵魂本身因为与理念同处于一个世界的缘故,极其熟悉哲学家活着时所追求的各种理念。而对理念的熟悉在灵魂本体之中成为形式上的记忆,当灵魂进入肉体给予肉体以生时,由于各种外在的机会被回忆起来。这即是柏拉图的知识论。

上一篇:《中国独立电影导演访谈》经典读后感10篇 下一篇:《加勒比海盗》经典读后感10篇

推荐小说:  二号首长  侯卫东官场笔记  官场之风流人生  官道之色戒  脸谱  红色仕途  沧浪之水  驻京办主任  医道官途  重生之风流仕途  风流仕途  官道之权色撩人  官场之财色诱人  官路红颜  官场桃花运  官场风月  官道无疆  一号红人  官商  重生之官路商途  宦海沉浮  重生之官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