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的秘密》的读后感10篇(4)

  在需求层面,史蒂夫·哈里森很注重“潜在消费者”,他能透过潜在消费者的眼睛看作品,他提倡中止显意识思维,启动潜意识思维。他说必须解决潜在消费者——而非客户——的问题。因为客户的销售主张是“我们的某产品棒极了,快来买啊”,这样过于直接的方式没有任何打动消费者的东西。正确的做法是了解潜在消费者的内心想法,找出它们面临的问题,进而才能弄懂客户的产品或服务将带来何种利益。有趣的是,潜在消费者购买某一产品的真正理由往往在于某个不引人注意的“无关”概念。

  另外,史蒂夫·哈里森反对集体创意,避免集体决策。他幽默地引用创意天才托尼·凯耶的话:“联合作业只有在神话当中才是有效的。”也许正是因为具有独断性,他才能秉承这样的创意哲学“我决不让次品走出我的办公室!”

  说完了如何产生创意产品,下面说说如果贩卖创意产品。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广告这个行业已经悄悄发生了变化,传统的直效营销变得不再那么有效,数字营销开始快速发展,传统广告业已经陷入集体性信心危机阶段,广告行业似乎进入了数字技术引领型时代。数字营销是否已经取代直效营销并不是我关心的问题。我关心的是,对于创意产业来说,强行灌输信息的时代已经结束了。如今消费者只汲取自己愿意汲取的信息,只认同自己准许的产品和品牌,消费者彼此联系开始频繁,他们共同分享知识和见解,相互给建议和意见,他们不再是被动的受众,而是自己想买什么就买什么。如今的消费者只有在接受了各种渠道的营销信息后,才会做出购买最合适产品的决策。

  广告营销似乎变得越来越难做了,客户似乎在大把大把地把钱扔进水中,我们悲伤地发现我们做了那么多营销,却只有一小部分预期受众会在意你真正想要说什么,大多数人是冷漠的,有些人甚至抱有敌意。不过不要怪受众,你要知道广告公司每天用以“轰炸”英国普通消费者的营销讯息在2500条以上,这么多的信息轰炸消费者,24小时以后,可怜的人们只能随兴记住6、7条就算不错了。

  大卫·奥格威说:“离了销售,广告什么也不是。”史蒂夫·哈里森显然接受这一理论,创意产业发展到今天,仅仅传统意义上的销售是不够了,必须更有效。“你要找到你产品的品类优势,这种优势要么是竞争对手视而不见的,要么是想传达优势,产品创意和营销创意欠缺的。”史蒂夫·哈里森提出广告营销一定要有独特销售主张,独特销售主张是指任何竞争品牌都不曾也无法提出的利益。

  营销要能做到有独特的销售主张,至少包括战术目标和战略目标两个方面:战术目标是指销售产品或服务;战略目标是指强化或者更新品牌理念。

  说到产品或服务,除了“问题/解决”理论,史蒂夫·哈里森还有一个理论是“恰切截断”。 “恰切截断”是指使目标受众注意力发生突然意外的中断,吸引受众注意自身面临的问题或者解决方案。由此我们就很容易理解他的著名的“打扰”营销了。可以说,“恰切截断”实际上是“问题/解决”理论在广告产品营销层面的延伸。

  在战略层面上,史蒂夫·哈里森反复强调,广告必须是以品牌的身份说话,是品牌在和受众侃侃而谈。所有的营销沟通都应有助于更新或强化品牌理念,并引起受众的品牌响应。在这本书中,史蒂夫·哈里森从广告投入市场的时间、竞争对手的市场份额、市场环境、同类产品的服务优劣、如何说服客户、如何获得潜在消费者等各方面系统地对广告营销进行了详尽的分析。

  在我看来,史蒂夫·哈里森作为创意大师的意义是超越广告这个行业的,对于整个创意产业来说,他的理论都是有借鉴意义的,他的思想的格局决定了他的人生的高度!他希望我们遵从而不遵循他的理论和做法,正如他说,“遵从而不遵循”这正是专家和新手的重大区别。

  《创意的秘密》读后感(十):从一个有从业经验却过早老去的广告人角度

  这本书给我启发最大的就是关于创意简报的章节。

  不知道是我的问题还是公司的问题,工作一年来接触到的创意简报并不多。常常是客户给个需求,搞个促销?推个新品?客服下单写明格式和截止日期,然后我们就开始提笔写。资料通常是不全的,甚至询问客服人员她们也一知半解,摆摆手说这个不重要。创意简报是什么呢?能吃吗?我还一直觉得自己做的前期百度工作很不重要,像是没有能力的实习生,只能做些搜搜拣拣的工作。

上一篇:《荀子》读后感10篇 下一篇:请你帮我杀了她经典读后感10篇

推荐小说:  二号首长  侯卫东官场笔记  官场之风流人生  官道之色戒  脸谱  红色仕途  沧浪之水  驻京办主任  医道官途  重生之风流仕途  风流仕途  官道之权色撩人  官场之财色诱人  官路红颜  官场桃花运  官场风月  官道无疆  一号红人  官商  重生之官路商途  宦海沉浮  重生之官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