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天下无字书》是一本由丁学良著作,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204图书,本书定价:35.00元,页数:2011-4-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读天下无字书》读后感(一):不枯燥的学旅生活
印象中的丁学良是一位学者,没想到他的随笔却如此出色。很少读到这样的轻松幽默文字,不乏引发会心微笑的篇章。虽然不能当成人生指南,但是闲来放松却是不错的选择。如果关心八卦的话,关于王晓波和李银河的描写也可满足读者的好奇心。
《我读天下无字书》读后感(二):非常有意思有营养的一本书
严谨的学者其实很会讲故事,讲得非常有趣.
90后的留学生出去回来写的文章让人看不到他们的根,这本书里还看得到作者的根,他身上那些属于中国的东西,他于中西文化中的挣扎游走,到后来的进退自如.他从哈佛吸取的养分以一种轻松愉快的方式展现在书里,也让读者可以轻松愉快的去吸收这些养分
《我读天下无字书》读后感(三):学者的修炼与人生
丁学良作为较早公派留学美国的社会学学者选择留在香港中文大学任教,在社会学学术领域和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大湄公河经贸合作领域颇有贡献。作为他多年海外学习、调研实践中的人、事的感性随笔,读起来文笔轻松,字里行间收获颇深。
首先是一个学者的专业精神,无论是对入读哈佛大学的领路人,却因政府系名称阴差阳错失之臂交的马若德,还是自己一丝不苟博大精深的导师贝尔,包括给了全额奖学金却又慨然放行的匹兹堡大学校长波士瓦,无不是认真、严谨、负责,而又可亲可敬的大家风范。在学术上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生活上亲切、随和、不拘小节。这才是真正的学者风范,向往不已。
再者是对学者修炼过程的艰辛、努力,以及欣慰和快乐,作为农村贫寒家庭出生的少年,走向学者的道路一路艰辛和崎岖,虽然从其他文章中了解于光远先生的知遇之恩,以及本书三位美国学者的慧眼识珠贵人相助的恩情,个人社会科学论文一等奖,也是奋斗的结晶,而文中描述的初到美国英文的拦路虎拼搏的轶事虽然读来轻松,过程之艰辛必定令人扼腕叹息。看了贝尔教授的书目,以及每两周书目阅读后的论文撰写,沟通与进一步的书目、论文,字里行间是贝尔先生不计个人得失对关门弟子的言传身教,背后却是严苛的学术训练,以及读写的勤奋训练,丁学良先生开玩笑说的留学博士的魔鬼训练,过关了的在勤奋和毅力方面绝对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对于就学哈佛大学的宿舍理查兹堂的同学趣事的描述让人看到了哈佛大学恣意的青春,以及学术精英们的学习与生活,对澳大利亚亚太研究院的同事们的描写看到的是宁静致远的学者态度求知实践精神,尤其是在东南亚从事农民实证研究的本让我们深刻认识到学者的精髓。
泰国的汪老爷子作为重点描述的人物,学术与生活的接地气描写跃然纸上,洒脱的学者生活上同样是潇洒自如。真正的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艳羡不已。
写的是小事透漏的却是大观点,看到的是一个学者的修炼过程,艰辛、勤奋、实证、本心,赤诚之心关注社会,关注学术传承,关心美好的生活,美酒佳肴不可或缺,不受制于金钱与柴米油盐,关心天下疾苦,一己之力助益大众,造福社会,不亦悦乎。
共勉之!
《我读天下无字书》读后感(四):他的成功无法复制 他的书目可以参考
上个世纪80年代出去的留学生,可谓赶上了好时候,本身素质也比较高,类似当年庚子赔款出去的前辈。丁性格坦荡,从不吹嘘自己“英文流利,以优异成绩毕业”……令我最有共鸣之处,即母语对留学生爱国怀乡之情的刺激作用。陈寅恪所谓文化顾命之人对所属文化的感情和汉语对留学生的意义,家族相似,离开母语,个人无从表达自我,存在的层次被削弱,甚至可以比喻为阉割。或用《三体》中的比喻,当一个知识分子离开母语环境,意味着他从多维空间进入低维空间,若用《亵渎》的比喻,则离开自己的位面进入其它位面。
他在本书中提到的几位重量级人人物的著作,无论是马若德的研究,还是贝尔的大作,我都没看过……哈佛的NB同学的著作以及澳大利亚同事研究东南亚农民的著作,应该都值得一读。我生有涯书无尽……他隐晦提到的马若德culture revolution 20周年课上具有纪念意义的学生,我猜是WD。
上一篇:青木和子的唯美刺绣读后感10篇 下一篇:知识人读后感10篇
推荐小说: 二号首长 侯卫东官场笔记 官场之风流人生 官道之色戒 脸谱 红色仕途 沧浪之水 驻京办主任 医道官途 重生之风流仕途 风流仕途 官道之权色撩人 官场之财色诱人 官路红颜 官场桃花运 官场风月 官道无疆 一号红人 官商 重生之官路商途 宦海沉浮 重生之官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