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性别身体》是一本由游鉴明著作,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00元,页数:34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超越性别身体》读后感(一):对了解女子体育运动发展历程有帮助
书中有大量旧时女子体育发展的珍贵照片,对于了解几十年前女性体育的坎坷之路很有帮助。二十世纪来,女性从裹足的大家闺秀到响应“健身强国”的口号,再到解放自由,为提高身体素质而健身;从限制女性只能参加柔美体操这般女性化的运动,到全方位体育项目的开放。这一步步的发展仿佛历历在目呈现在我眼前。从媒体的报道中更能清晰的看出那个年代人们的各种想法。广告商纷至沓来,利用各种方式把体育女性与自己的产品关联在一起,噱头十足。电影《体育皇后》中的女主演一炮走红,甚至成为体育女将孙桂云的偶像也充分说明当时这部影片的轰动性。21世纪,全民体育的时代,不仅是体育明星大放异彩的时代,更应该不放弃任何一个普通人,真正做到全民参与,今年上海市市民运动会很好的贯彻了这个理念,希望这样的比赛每年都有,不流于形式,采用多种措施,做一些利民的实事,营造一个良好的运动氛围.
《超越性别身体》读后感(二):女子体育
《超越性别身体》一书梳理了近代华东地区的女子体育的发展情况,分上下两部,从女子体育体育观、实施、女学生对女子体育的参与与反响、新闻媒体、广告、艺术文化、社会对女子体育及女运动员形象的品评和建构。
史料丰富是本书的优点之一,作者引用了大量的档案、史料汇编、政府报告书、学校出版品和华东地区的报刊杂志。但史料的解读的不充分似乎又是本书的一大缺点。
本书的主题部分,即本书的六章内容基本对1895年至1937年华东女子体育发展进行了相当详细的分析,但是应该看到,作为一部学术著作,这些内容偏重对基本史实的梳理,理论性较差。而作者仅在这六章后的几轮部分就身体的规训、女运动员被“观看”、女运动员形象的重塑、女性主体等问题进行了简单的讨论。读来让人觉得似乎与对《超越性别身体》这一内涵较为丰富的书名的期待相去甚远。相比《超越性别身体》这一书名,本书台版的书名——《运动场内外》视乎更为合适。
本书可以为进行近代体育研究的研究者为参考,但也应该看到本书存在着的不足。
另外,本书中的插图特别丰富,图像资料使读者对近代华东女子体育有了一个更为直观的视觉感受。这应该是本书的一大优点。
《超越性别身体》读后感(三):审视近代女子体育(转自《南方人物周刊》)
http://.nfpeople./News-detail-item-2824.html
审视近代女子体育
作者:冯易
近代中国以变著称,从政治到社会,从沿海到内陆,从思想到行为,虽先后、缓急、程度有所不同,但多少都含有“变”的色彩,近代中国人的“体育运动”即是其一。传统中国人也有“体育运动”,如蹴鞠、骑射、武术等,但近代以来,特别是体育纳入学校课程及现代运动会出现之后,运动的方式与时人看待运动的心态都有了极大的不同,其中又以女子体育与“女子体育观”的变动尤大。
针对中国女性在近代体育史上的大转变,作者提出了5个问题:为何要女性运动?女性应该怎么运动?女学生和女运动选手如何看待运动?媒体和社会大众又以何种眼光看待女子体育和女运动员?女子的运动竞赛是否符合宣导女子体育的初衷?
此书探究女运动员在运动场上的演出,观察她们离场后的活动,也留意运动场边的众生相;同时透过“运动场”这个概念,分析没有进入运动场、不懂也不做运动和没有进入运动场却懂得运动的这两群人,如何鼓吹、利用、指导或评论运动,这群人包括体育专家、女权运动家、学生、记者、画家、广告设计者、影评家、导演、编曲者。
作者透过当时的报刊、调查、广告、口述等材料,将近代中国学校、政府、媒体、社会如何看待及试图改造女性身体的历史做了梳理,并用95幅民国时期的老照片、广告、漫画等相关图像,让我们更清楚地了解到时人心中、眼中的女子体育与女性身体。
就性别关系、观众角色以及传媒力量等主题展开论述之后,作者补充、修正了此前女子体育(甚至总体的女性研究)偏重国族论述的倾向,多层面地描画出一幅时人心目中与现实中多姿多彩的女子运动图像,向我们指出了一个简单的事实:“国家”这个概念不是处处主导着女性,每一个人的生命和生活,还有国家以外的考虑。
上一篇:《外出偷马》读后感10篇 下一篇:《潘朵拉的棺材盒》读后感10篇
推荐小说: 二号首长 侯卫东官场笔记 官场之风流人生 官道之色戒 脸谱 红色仕途 沧浪之水 驻京办主任 医道官途 重生之风流仕途 风流仕途 官道之权色撩人 官场之财色诱人 官路红颜 官场桃花运 官场风月 官道无疆 一号红人 官商 重生之官路商途 宦海沉浮 重生之官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