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种特定学术诉求下的社会信息传播行为,口述史也会面临着技术上的缺陷。从对象选择到文字转换,口述史的生产过程充满了诸多不确定性和不可靠性,因为个人喜好、对于创伤的自然规避,甚至是道德失范等方面的原因,那些口述者往往会选择人为地过滤、筛选和裁接信息,出现时空顺序前后颠倒,个人记忆与他人记忆混合等错乱行为,导致信息的传接复制过程中出现断裂和变异,这自然会造成口述的准确度和可信度大大降低。
奥威尔在《1984》一书中曾说:“谁控制过去,谁就控制未来;谁控制现在,谁就控制过去。”是真实还原“历史的真相”,还是会陷入各说各话般的“罗生门”,对于口述史学者来说,这不仅仅是个技术问题,还是个涉及心理、欲望、利益、社会阶层等多方面因素交综的难题。
《口述史读本》读后感(四):关于“口述史”的思考
上周六,我们系举办的第二届·中山大学全国大学生口述史大赛及赛后的左玉河先生的讲座,刺激了我对于口述史的思考,加之,身边同学正好有一本定宜庄、汪润主编的《口述史读本》,所以我便拿来翻看了前两部分:学术史与基本理论&研究方法,今就对阅读的部分,谈谈我自己对口述史的理解。本来,我对于国内的“读本系列”并无好感,文章以编者所持的对于口述史的模糊理解被挑选和组织,并且所选文章水平参差不齐,但是本书中确有若干篇能激发我思考的地方。
对于左先生的讲座,我有多处不认同之处:第一,对于如何获得口述史材料,左先生提出通过同文献比照,判断受访者是否讲了实话,然后通过“追问”等方式使其讲实话,我觉得这种方式太简单粗暴了,好像完全没有顾及到受访者的感受,对其造成的伤害似乎被口述史学者忽略不计,而且对于那些无法同文献对照的地方,如何判断其是否真实呢?第二,对于如何对所获材料进行解释,先生也基本没有回答,难道口述史的价值就在于它提供的材料?另外,对于人类学的民族志调查,左先生理解也不准确,他将民族等同于少数民族,而且不认同人类学的田野调查方法。太多的怀疑刺激我要寻找答案,我相信“口述史”绝对不应该是左先生所讲的那样,左先生的看法也许正反映了大陆对于口述史的误解。今就根据《口述史读本》一书中的前两部分的文章,谈谈我自己的感想。
1、何为口述史
编者在“导言”中说,“口述史,按照目前国内学界普遍的解释,是以搜集和使用口头史料来研究历史的一种方法。进一步说,它是由准备完善的访谈者,以笔录、录音等方式收集、整理口传记忆以及具有历史意义的观点的一种研究历史的方式”。口述史学已经发展到把口述研究的目的从对往事的简单在线*到大众历史意识的重建,把关注的焦点从“真实的过去”转移到“记忆的过去”的认识深度。钟少华在《呼唤中国口述史学腾飞》一文中对于“口述史学”定义如下:口述史学又称作口碑史学或口头史学,是以口述史料和口述史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史学。从形态上是与文字史学并列,在实质上与以文字为主的史学一致。口述史料是指通过访谈者与叙述者合作访谈口述而收集到的相关史料,可以是录音形式,可以是录像形式,也可以是文字形式,但文字一定要有录音为依据。在这方面,如果我们不纠结于“口述史”跟“口述史学”的差异,而将其简单理解为“搜集和使用口头史料,包括口述回忆和口头传述,来研究历史的一种方法”,也许更有利于下文对于口述史的价值的阐释。
2、口述材料的价值
如果我们把口述史的价值定位在提供新的史料(非欧洲人和平民)上的话,就会存在太多太多的问题。首先我们需要判断口述史的真实性与否,当然,口述材料都有其史料价值的一面,但口述材料的丰富性和生动性的展示,无疑就像打开潘多拉的盒子,各种材料鱼龙混杂,难以分辨。对于从含有强烈的受访者和采访者主观性的口述史筛选出那部分相对客观的史料,是个庞大而常常使人无所适从的工作。所以比较明智的口述史学者将口述史的价值定位在其他方面:“我越来越相信口述史的价值,它不仅是一种编纂近代史的必不可少的工具,而且还可以为研究过去提供一个不同寻常的视角,即它可以使人们从内心深处审视过去”(T.Harry Williams,p4)。许雪姬《台湾口述史的回顾与展望:兼谈个人的访谈经验》一文中认为,口述史既是一种参考资料也是历史本身,“我一向视口述史料为具有补足文字材料不足的功能,并未视其为历史本身。渐渐地我认为这是向当事者直接取得有关个人生平最重要的证言,是由受访者亲自说出、亲自诠释的,视为历史本身谁曰不宜”。“在事实和记忆之间的差异,最终提升了口述资料作为历史证据的价值。它不是由错误的回忆引发的……而是由记忆和想象积极地和创造性地产生的,以便于努力理解重要的事件和更一般的历史”(p15,16)。我们至少可以在三个层面上来看待人物传记、自传与口述历史。首先,在“过去事实”层面上,这三种资料都告诉我们一些过去的事实,等待我们去探索。其次,在社会记忆的层面,人物传记、自传与口述历史都可以被作为一种社会记忆;透过这些材料,学者可以分析个人的时代社会本质,以及一个时代社会的文化价值,以及与资源分配有关的认同结构。第三,在社会道德与社会公平正义的层面,人物传记与口述历史的作者,能透过这两种写作方式为社会创造新的记忆,为受迫害、被忽略的社会人群争取他们应得的注意、尊重与社会福利(p79)。
上一篇:《去丽江疗伤》读后感10篇 下一篇:《良心的自由》读后感10篇
推荐小说: 二号首长 侯卫东官场笔记 官场之风流人生 官道之色戒 脸谱 红色仕途 沧浪之水 驻京办主任 医道官途 重生之风流仕途 风流仕途 官道之权色撩人 官场之财色诱人 官路红颜 官场桃花运 官场风月 官道无疆 一号红人 官商 重生之官路商途 宦海沉浮 重生之官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