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姆斯特丹读后感精选10篇

  《阿姆斯特丹》是一本由[英] 伊恩·麦克尤恩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29.00元,页数:25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阿姆斯特丹》读后感(一):一旦通情达理以后,也就很容易越过界限,无所顾忌了

  全书就这句话最让我印象深刻了,虽然与情节无关。

  阿姆斯特丹是荷兰最大的城市,荷兰是第一个安乐死合法的国家。因为安乐死,每年有很多的老年人逃离荷兰为了不被安乐死。然而,安乐死是必然的,任何一个法制民主的国家必然走上这样一条道路。需要不断完善的是指定它的法律和许多界限。好吧,跑题好远

  《阿姆斯特丹》读后感(二):假朋友,真自己

  永远不要以为别人有多了解你,当你把你内心最真实的情感展露给你所谓的朋友时,你也将自己置身在了别人的砧板之上。人生来是教人孤独的,不要祈求灵魂的同行,只要享受和自己独处的时间,倾听内心最真实声音,所谓的痛苦才会离你远去。只有不相信自己的人才会想要通过伤害别人来拯救自己。

  《阿姆斯特丹》读后感(三):布克奖,你离我太远。

  克莱夫是有名的作曲家,弗农是大报社的主编,他俩在前情人的葬礼上相遇了。在命运的捉弄下,两人的事业开始卷入一场意外的危机,使得“最有交情的两位老友”先是将性命托付,可是在彻底闹翻,反目为仇后,又分别将对方“赚”到安乐死合法的阿姆斯特丹,同时要将对方置于死地。

  这是麦克尤恩唯一获布克奖的作品,这是一个匪夷所思而又具有黑色喜剧色彩的故事,这也是一个入木三分的道德寓言。可是我对这部作品却怎么也喜欢不起来,肯能是麦克尤恩他抛弃了他的读者缘故吧。

  《阿姆斯特丹》读后感(四):很想说些话

  不知为何都说这本不是典型的老麦风格?难道只是因为没有涉及到早期典型的极端的**、暴力等内容?一个作家的风格决不是因为他涉及的题材内容决定的啊,哪怕那是使老麦声名鹊起的最初。在这本小说里,清峻之极的语言、表达,还有那种利落的急转中扑来的尖利的阴暗、悚然都是多么典型的老麦啊。剥去四个男人身上过于blingbling的社会身份,这一点就更是不言而喻了。依然觉得这种社会、阶级、政治色彩的驾驭上,老麦是有些欠火候的,少了些特别,也难以*,所幸这不是重点。老麦风格明,黑色喜剧有,二者融合起来有很有味道,不认为这是老麦作品里较弱的,也绝对值得一个布克奖。虽然是老麦作品里我读起来最闷最冷的一部,却明显感觉到老麦写作中那种特别舒展的感觉。喜欢。

  《阿姆斯特丹》读后感(五):束缚与自由

  当麦克由恩早已受到大家广泛关注的时刻,这才是我看的他的第一本小说,而这第一本,却也是他的非典型风格小说,至少与之前的作品的风格差别有些大。

  原本看到阿姆斯特丹这个名字,以为整个故事是以阿姆斯特丹为背景发生的,而事实并非如此。阿姆斯特丹仅供结局使用而已。

  本来应该是最好的朋友,本来也曾怀揣过美好的梦想,最后,却因为名利地位的束缚,丢掉了最初的本心,丢掉了曾经美好过的人性,而最终,也都为此付出了代价

  一个没有做出惊天动地的音乐,一个丢失了本该属于自己的位置

  阿姆斯特丹在第一次被提及的时候,多少有些觉得是为了符合书名的牵强附会,可是到了最后,却会发现,那其实是本书的第二场景,它冥冥中就存在在那里,不曾离开过。

  英国给人的感觉就是循规蹈矩,是束缚,是捆绑,严格的等级制度,名誉、地位、权利。而阿姆斯特丹则不同,在那个充斥着大麻的国度,那个安乐死也开始合法的国度,那个橱窗**在暗夜绽放的国度……突然,他们就自由了

  他们给了彼此自由,也给了自己自由。

  他们给彼此设了陷阱,也给自己设了陷阱

  结局无比讽刺,最老谋深算的人获得了一切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把敌人的敌人从朋友变成敌人,终究是败局早已注定

  《阿姆斯特丹》读后感(六):恐怖伊恩不恐怖

  如书后译者言,此书为伊恩第三期转型之作

  说乃伊恩放下“我执”的一本书,是后续《赎罪》等书的突破口

上一篇:中国2012的读后感10篇 下一篇:《寻找无双》的读后感10篇

推荐小说:  二号首长  侯卫东官场笔记  官场之风流人生  官道之色戒  脸谱  红色仕途  沧浪之水  驻京办主任  医道官途  重生之风流仕途  风流仕途  官道之权色撩人  官场之财色诱人  官路红颜  官场桃花运  官场风月  官道无疆  一号红人  官商  重生之官路商途  宦海沉浮  重生之官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