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姆斯特丹读后感精选10篇(4)

  而冲突终归是会来临的——共同的好友莫莉的死。全书最有魔力的人物我认为就是这个已死的充满魅惑的女人,她留下的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她充满戏剧性的死亡引出了一系列矛盾纠葛,第一次克利夫和弗农的交集就来源于莫莉的死亡给他们其中的某一人带来的精神上的恐惧。

  克利夫在临睡前觉察到的手臂的麻木让他自然而然的想到了莫莉的死因,由此联想到的他将和那位好友一样最后无意识的,无尊严的在别人的掌控下无知的死去。他想到了好友弗农,向他提出了请求,

  “假设我已经身患重病,就像莫莉那样,我开始走下坡路,开始犯各种各样的错误,我想确保到时候有人帮我做个了断”,他希望好友能在这样的情况下将他送到可以执行安乐死的国家。

  “两个人都意识到,这个请求的性质、它所具有的亲密性以及对于他们之间友谊的自觉反映,已然暂时造成了一种让人挺不舒服的感情用事的亲近感,对此最好的处理方式还是在分手时不要再多说什么”

  看到这句话,想到很多时候我们自以为的友谊的亲近,让我们要求对方作任何自己认为是由于这样的亲近才可以托付的事,“感情用事的亲近感”,这个短语如同当头一棒。弗农什么都没有讲,只是快步走到街上想叫一辆出租车,很多时候,这样的亲近感,让我们无法拒绝,只能选择沉默,其实沉默也是一种无声拒绝的反映,故事到这里渐入佳境,在我的想象中,我认为也许弗农会在这样的请求中作出一番挣扎,但后来的发展却大大的超出了我的预料。在这里也早已暗含了书名的真实意义。

  不断转换的认同与否定

  克利夫和弗农的行为和观念,不能用简单的对错来形容,在以前的阅读中,很多时候我都会产生倾向于某一个人物的想法,但在这本书里,对于他们,倾向是在不断变化的。

  首先是上文中提到的“感情用事的请求”,我一直秉承着能不麻烦就不去麻烦别人的思想,也由于自己是个怕麻烦的人,也就很少接受别人的请求,由此对于朋友,的确称不上是合格。读到克利夫对于弗农提出的要求,我深刻的理解弗农的犹豫和挣扎,遇到这样的事情,我认为当时他是难以接受的,我的潜意识里也觉得克利夫过于自私和自负,这时我是倾向于弗农的。

  而当弗农接受了克利夫的请求,两人达成了双边协议后,他向克利夫道出了希望公开外相加莫尼的异装癖照片,加莫尼是他们共同的敌人,弗农表面希望的是不能让这样的人当上首相,对于人民来说是奇耻大辱,而内心里却是如何提高自己报纸的销量和公报私仇这样一石二鸟的计谋。这时的克利夫在我看来是有些大义凛然的,他站在好友以及莫莉的立场上,劝阻弗农不要公开这些照片,这在我看来他真正也是为弗农着想的。故事也慢慢引向高潮。

  这样的争吵使得克利夫无法作曲,只得走出家门去湖区寻找灵感,湖区,又开始了一段意想不到的旅程。他思考作曲的同时,也在思考着他和弗农的过往。

  他从车窗边转过身来,你就想想吧,不过一个星期前他还向他这位朋友提出了一个最不寻常的,最为推心置腹的要求。真是大错特错,尤其是他左手上的那种感觉已经烟消云散。那不过是由莫莉的葬礼带来的一种愚蠢的焦虑感。是那种偶尔会突然间生出的对死亡的恐惧。可是那天夜里,他竟然将自己纵容到如此脆弱的地步。就算是弗农也向他提出同样的要求,也没有让他感觉有丝毫的自我安慰;弗农为此付出的不过是草草写就的一张通过门缝塞进来的纸条。也许这就是在他们之间的友谊当中存在的......某种典型的不平衡,其实这种不平衡一直都在,克里夫在内心深处也早就有所察觉,只不过总是把它推到一边不肯正视而已,他不喜欢自己产生这种卑鄙的想法,直到现在,没错,如果他肯于正视的话,正视因为他们的友谊当中本来就存在着某种不平衡,昨晚的冲突也就不那么让他倍感意外了。

  他想象了一出戏,他把所有最好的台词都留给了自己,带有悲伤意味、合情合理的洪亮台词,如此浓缩,在情感上又是如此的克制,相形之下其蕴含的控诉也就更其严厉而又无可辩驳了。

  克里夫的内心里一点点的意识到了这样的不平衡,正视了这样的不平衡,他将自己作为受害者的一方,对于友谊进行重新审视,他认为自己的付出得到的只是微乎其微的回报。不知道有多少人曾经在和朋友吃饭的时候想到凭什么这次又是我付账,在整理资料的时候想着凭什么我死了这么多脑细胞还要让你们不劳而获......就我而言,我有过这样的想法,并且就如同克利夫一样,在内心里将自己置于一个无比崇高的位置一遍一遍的向他们质问和声讨,但过后又为自己的卑劣的想法感到羞愧,毕竟那是朝夕相处的伙伴。

上一篇:中国2012的读后感10篇 下一篇:《寻找无双》的读后感10篇

推荐小说:  二号首长  侯卫东官场笔记  官场之风流人生  官道之色戒  脸谱  红色仕途  沧浪之水  驻京办主任  医道官途  重生之风流仕途  风流仕途  官道之权色撩人  官场之财色诱人  官路红颜  官场桃花运  官场风月  官道无疆  一号红人  官商  重生之官路商途  宦海沉浮  重生之官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