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巴赫经典读后感10篇(2)

  接下来的巴赫生平部分,反倒是我最不在意的一阙。近百年来,不少与巴赫履历细节有关的新材料问世,知识多有更新。不过,所谓“庄子注刘向”,虽非施韦泽的本意,却不妨如是反观:从施韦泽为巴赫作的传中,照见施韦泽,也照见巴赫认识史、接受史的重要一环。

  最后也是最大的一部分属于作品。大体分为三种写法,一是从特定角度探视,如“诗性的音乐与图画性的音乐”;二是以特定时期为对象,如“阿恩斯塔特、米尔豪森、魏玛与科腾时期的康塔塔”、“1723年及1724年的莱比锡康塔塔”;三是详细分析巴赫某个类型的作品及若干代表性作品,如“《葬礼康塔塔》与《马太受难曲》”。各标题下的文章相对独立,总体上构成施韦泽的巴赫观。别忘了,施韦泽可不是纸上钻研的学究,他同时还是极有造诣的管风琴家,灌录的唱片至今仍有售卖,相信一些资深的巴赫迷都听过。所以他对巴赫器乐作品的解析在巴赫演绎史上也有非常高的价值。当然,史料价值只是一个方面,真知灼见亦闪耀在字里行间。这样文艺复兴式的全才,百年难得一个。如是洞见,穿越百年的时空迷雾直抵人心,也就不足为奇了。

  如果你还不确定是否以及如何读这本书,可以先找来“中译本序”读一读。译者是最了解这本书的人。作为读者,最大的幸福是读到不朽的文字;而唯一能与之相提并论的,是不仅有好的译者,且好译者肯用平实可靠的话语把这样一本难以消化的“硬骨头”变成美味佳肴。这本书从何而来,所向何处,译序都已说得太好。尤其巴赫、瓦格纳与施韦泽的两两关系,以及德国乃至欧洲思想的源流与走势,可能许多乐迷尚缺乏足够的重视,而译者都做了解说。如今漫说这样的好书,就是这样的译序都已经不多见了。

  (刊于2017年第12期《爱乐》杂志,原文无标题)

  :从2018年起,我想坚持做件小小的事:每个月在《爱乐》杂志的书房栏目以短书评的形式推荐3~4本书。这是我长久的心愿,希望能分享聆听与阅读的双重喜悦。

  《论巴赫》读后感(三):“西方音乐之父”巴赫的音乐可以唤起右脉的力量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J.S.BACH,也译作巴哈,1685-1750),被公认为是有史以来最伟大、最有影响力的音乐家、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杰出的管风琴、小提琴、大键琴演奏家,并被尊称为“西洋音乐的开山鼻祖”、“不可超越的大师”,同亨德尔齐名,他也是西方文化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在世界音乐史上,时至今日,巴赫素有“西方音乐之父”的美称。他的作品是历代著名作曲家崇拜和学习的榜样,他的音乐对后世影响巨大。莫扎特等伟大作曲家均对巴赫的作品崇拜有加。   巴赫生前不出名,死后的50年中也几乎被遗忘。今天他已被公认为世界上两到三个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但直到他去世80年后,作曲家舒曼在莱比锡的图书馆中发现了巴赫的受难曲,并由作曲家门德尔颂在音乐会上演奏,才震惊音乐界,使世人认识到巴赫作品的伟大。1829年3 月11 日晚,一场音乐会即将在柏林举行。宏伟的剧院前人头攒动。听众中有诗人海涅、哲学家黑格尔及普鲁士王室成员。门票虽然高达20 格罗士,但早就售罄。显然,这是一场引人注目的音乐会——由20 岁的门德尔松指挥演出巴赫的《马太受难曲》。这场音乐会之引人注目,与音乐史上一个谜一样的现象密切关联。在巴赫去世后的近一百年,他默默无闻,作品几乎不再听到。音乐会上人们被巴哈的博大精深所震动——近百年前就有了这么伟大的音乐,而人们竟充耳不闻。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场音乐会更显示出它重大的历史意义——它标志着整个巴罗克音乐复兴的开始。以演出巴哈的作品,作为打开这个长久封闭的艺术殿堂的大门的钥匙,是最恰当不过的,巴赫的音乐代表着整个巴罗克音乐的最**,而巴罗克音乐时代的终结,也是在巴赫去世那年——1750年。   巴赫生于爱森纳赫市的音乐世家,在巴赫一家几代人中间曾出现数十名音乐家。在这个家族所出的二十多代音乐家中,以巴赫的成就最高。巴赫自幼就显示音乐才能,学起音乐来异常刻苦,最很快便掌握了风琴、小提琴等乐器的演奏方法,同时也开始在作曲方面暂露锋芒。失去双亲后,他由哥哥抚养长大,小巴赫对音乐的爱好与日俱增,他开始不满足兄长那种手艺匠式的教学,他那没完没了的提问,也使他哥哥恼火。据说他哥哥藏有当时最著名的德国音乐大师多人作品的手抄谱。小巴赫好几次想看这些谱子,都遭到他哥哥的拒绝。但小巴哈在强烈的求知欲驱使下,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他悄悄起来,从书柜里拿出这些谱子,借着月光抄起来。就这样抄啊,读啊,半年过去了,终于被他抄完了。有一天,这件事被他的个哥哥知道后,竟无情地从孩子手中夺去了这些辛苦抄来的乐谱……。15岁时,任唱诗班领唱。为了学琴和研究他人作品,小巴赫经常彻夜不眠。巴赫年轻时去磨坊时常随身携带西特琴,一边磨粉,一边拨弄乐器,巴赫说过:“这两者结合,声音想必妙不可言!”小巴赫在上中学时就开始广泛地参加各种音乐活动,至1700年,他的嗓音为他学校的男童唱诗班中获得一席之位。19岁时,巴赫得到了教堂管风琴手的职位,后任宫廷乐队队长。他在吕奈堡图书馆里阅读了大量的著名的音乐作品。中学毕业后,巴赫开始了自己艰苦的音乐艺术生涯。至1708年,凡是他的德国先辈所可能传授的,他已全部了如指掌,并最早将北、南德国风格综合为一体。   巴赫儿子有提及,巴赫在作曲方面是无师自通的。他没上过任何作曲方面的课程。因为从青年时代起,他就开始研究很多有影响的作曲家的作品并从中受益,这主要通过对音乐的聆听、阅读、抄写、复制、加工、模仿和对作曲媒介、形式、种类的接受。C. P. E. Bach还说:“虔诚的他通过自己额外的填充形成了自己风格......仅仅是通过模仿他在青年时代就已经成了一位了不起的赋格作曲家......经过许多演出......没经过系统性学习的他已经掌握了管弦乐队的编制。”1708-1717年在魏玛任宫廷管风琴师和宫廷乐团合奏长。在这九年其间创作了许多重要作品,如管风琴曲《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c小调幻想曲与赋格》、《c小调帕萨卡利亚与赋格》等。1717-1723年在寇顿任宫廷乐长时期,他所作的重要作品有历史上最早将十二平均律系统地应用与创作实践的《平均律钢琴曲集》(第一卷),以及古钢琴曲《半音阶幻想曲与赋格》、《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与组曲》、《无伴奏大提琴组曲》、《勃兰登堡协奏曲》等。后他在莱比锡任圣多马斯教堂及其附属歌唱学校任校长和教师,直至在当地去世。巴赫在莱比锡的二十七年工作繁重,但是依然创作了大量的作品,其中包括《马太受难曲》、《音乐的奉献》。他的代表作还有《管弦乐组曲》(四首)、《g小调赋格》,古钢琴《法国组曲》、《英国组曲》、《帕蒂塔》各六套,以及大量管风琴曲等。巴赫与亨德尔同为巴洛克音乐的集大成者,作品采用的体裁广泛多样,作品数量庞大,作曲技巧上革故鼎新,形式丰富多彩,对世界各国的音乐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后来,当有人问起巴哈地的艺术是怎样达到这样完美的境地时,他严肃而简单地回答道:“这是由于我下过一番苦功,谁如果象我这样下一番苦功,他也会达到同样的境地。”巴赫一生从未得到过好职位,经常是勉强维持家里的生计,他从未像莫扎特那样在生前就赫赫有名,他的雇主中没有一个曾认识到他的天才,他在世时作品无人过问。1750年,巴赫逝世,终年六十五岁。   巴赫是个高产的作典家,音乐史上作品多产的作曲家也不乏其人,但一直到今天,在乐坛上能与之相比的人却是寥寥无几。他的作品包括约300部大合唱,48首赋格曲,140首前奏曲,100多首古钢琴曲,23首协奏曲,4首序曲,33首奏鸣曲等。巴赫一生共创作了800多首各类音乐作品!巴赫有着很虔诚的宗教信仰,他的大部分作品都是宗教音乐。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作品,其体裁形式也十分多样,其中有风琴曲、钢琴曲、小提琴曲、大提琴曲、长笛曲、康塔塔、管弦乐曲及许多宗教内容的声、器乐作品等。这些作品中主要的著名代表作有(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平均律钢琴曲集》(The Well-Tempered Clavier)、《法国组曲》、《英国组曲》、《赋格的艺术》(The Art of Fugue)、《a小调小提琴协奏曲》、《六首小提琴无伴奏奏鸣曲及组曲》、《六首大提琴无伴奏奏鸣曲及组曲》、《布兰登堡协奏曲》(Brandenburg Concertos) 6首以及《农民康塔塔》(Peasant Cantata)、《咖啡康塔塔》(Coffee Cantata)、《马太受难曲》(Matthauspassion)和《b小调弥撒曲》(Mass in B Minor)、等等。伟大的作曲家巴赫是第一个把各国不同风格的音乐成功地揉合在一起的人,他一生写下了许多作品,范围除歌剧外包罗万象,其音乐作品浩如烟海,他创作宗教音乐较多。除歌剧外,他涉及了当时所有的体裁;其中以声乐作品最多,作有三百来首宗教大合唱、二十来首世俗大合唱、三部受难曲(取材于《圣经》福音书中关于耶稣受难的记述的声乐曲。)以及清唱剧)、弥撒曲、众赞歌等。器乐作品有管风琴音乐、古钢琴音乐、六部《勃兰登堡协奏曲》、四部管弦乐组曲,以及为一架或数架钢琴而作的钢琴协奏曲、由乐队伴奏的小提琴协奏曲、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无伴奏大提琴组曲、长笛奏鸣曲等。直到今天,音乐史上能与之匹敌的仍寥寥无几。在德语里,巴赫是小溪、涓涓细流的意思,然而他的音乐世界及其对后来将近三百年整个德国文化史的影响,却像一泻千里、气势磅磷的莱茵河那样壮观、雄浑和浩荡。巴赫的音乐是德国古典旋律、和声和节奏所汇成的海洋,它深深扎根于传统文化与民族音乐的沃土,超越了宗教音乐的局限,建构起理性的音乐大厦,给整个人类展示了一个纯美的心灵家园。   巴赫是所有大作曲家中的巨匠。他汲取了他那个代所有的音乐资源,并完美地运用他们。以后的作曲家没有一个能在多声部运用上比得过巴哈。巴赫的唱片可能比其它任何一位古典作曲家都更畅销。在巴哈的时代,人类的合唱曲大都是在教堂中演唱,教堂所创立的声乐训练学校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音乐学院”。今日全世界大多数合唱团,都是男女混声合唱团了,就是由巴赫从教堂合唱团而开始。巴赫在莱比锡工作了27 年,这是他一生中最长的一段时期,也是他音乐创作达到最**的时期人们为了怀念这位音乐史上的巨人,称莱比锡为“巴赫之城”。据说,莱比锡的市民要是一个月不见自己的市长到音乐厅欣赏音乐,市民认为这是一种很不正常的现象,并会对此深表不满;一个“不懂巴哈的人,决不能当莱比锡市长!”——直至今天,该市市民仍流传着这句话。在他出生的故乡,生活在那个小城镇的人们非常热爱音乐,据说在它的古代城门上刻写着“音乐常在我们的市镇上回响”几个字。巴赫的儿子们也都是著名的音乐家。二百年来,巴赫家族先后出现了五十多位音乐家,以至于巴哈的姓氏在当地简直成了音乐家的同义语了。象巴赫家族这样的音乐家族,在历史上是罕见的,在医学和遗传学上也是一个难解的谜。巴赫声乐作品最后的一次发现是1935年,距今已有70年的历史,德国各大通讯社报道了这起重大的意外发现,被视为音乐史上具有极其重要意义的事件,“这是一起轰动事件”,巴赫的这首诗歌咏叹调开头写的是:“上帝无所不在。”   巴赫的音乐可以唤起人们右脉的力量,人们在得到自觉后,手上就能感应到他的音乐所散发的能量。

上一篇:看懂世界格局的第一本书2读后感10篇 下一篇:大家都有病读后感精选10篇

推荐小说:  二号首长  侯卫东官场笔记  官场之风流人生  官道之色戒  脸谱  红色仕途  沧浪之水  驻京办主任  医道官途  重生之风流仕途  风流仕途  官道之权色撩人  官场之财色诱人  官路红颜  官场桃花运  官场风月  官道无疆  一号红人  官商  重生之官路商途  宦海沉浮  重生之官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