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枣随笔选》读后感精选10篇(3)

  《张枣随笔选》在他高度凝练的诗歌之外酿制了这种离心之蜜,以供我们凝神补饮。它用一种更加明晰的声音,诠释着“词就是物”、“写作就是生存”的真理,它召唤着诗人走出西门,去赶赴下一个命运的约会。他将伟大的诗歌从远方带来,留在了这片布满长椅和草坪的诗歌自治区,留在红色礼堂前的布拉格广场。在那里,一首诗可以在五分钟之内迷倒一个女孩,夜游的恶鸟会“哇”的一声从枝头逃跑,于是,“往事如**向外溢出”(张枣《厨师》):湘楚、巴蜀、德意志、西门、望京……诗人同时留下了毒药和解药,在宇宙内部那个似是而非的正常编码中,我们靠它们来谱写每个人的练习曲,发每个人的羊癫疯,中每个人的谶,开每个人的锁,营造每个人的拜伦和我们自己的官方。本书在优雅的离心运动中厘定了一种向心的甜:诗歌应该做点别的,做那些最要命的。

  2012年5月9日,北京法华寺。

  《张枣随笔选》读后感(四):世界是一种意义,不仅仅是存在 ——张枣逝世六年祭

  一个死者的文字

  要在活人的腑肺间被润色

  ——奥登《悼念叶芝》

  对张枣的了解,很多人都是从《镜中》开始的。成名作是那么美好的东西,甚至美好到足以掩盖一个诗人一生中的其他创作,戴望舒就恨于走不出“雨巷诗人”的阴影,一提起张枣,他便也与《镜中》等价。

  我们并不会否定《镜中》,因为这首作品至今仍是张枣天才诗情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只要一提到张枣,这首作品就会成为满天飞的唯一例证,所以今天我们并不会过多地谈论它。(当然在今后合适的机会,我也会再次写到这首作品。)

  目前我们能够看到的张枣的诗集,是《春秋来信》和《张枣的诗》,这两本书在市面上已经断货(孔夫子网也许还有),但是应该还有散落在各处的张枣诗歌未被发现。

  除了“诗人”张枣这一身份之外,“文学批评者”张枣,“译者”张枣,这些新的面孔也逐渐浮出水面。

  说张枣是文学批评者,是因为《张枣随笔选》的分量。我们可以在里面看到张枣对诗歌创作方法论的独立观点,对其他诗人创作的评价,以及对于新诗源头的大胆溯源。散文集中,张枣一反当代诗人对鲁迅的那种“暧昧”的反对态度,非常旗帜鲜明地褒扬鲁迅对现代性理念的践行和创作,认为是鲁迅的《野草》(而不是胡适的《尝试集》)开创了中国现代诗的创作之路。

  对此,我的想法是,胡适的功绩主要在形式的革新,没有这个开始,恐怕很难有后续的自由创作的理念。但是正如张枣所言,《野草》的现代性,才是从思想上更加持久地推动中国新诗现代化的力量源泉。在当今社会,《野草》的价值恐怕只有专门的鲁迅研究者才会重视,新诗研究者们并没有投入足够的关注。学问研究的割裂,门户之见,人性的偏狭,故意回避自己所受到的影响来源的小心思,都是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在这一点上,张枣有着非常健康和明朗的表态。

  其实张枣对鲁迅的褒扬,并不仅仅是一个诗人对另一个诗人的致敬,如果我们把时间轴拉得远一些,会发现鲁迅早期有一篇题为《摩罗诗力说》的长文,系统梳理了求自由,爱生命的摩罗诗人们的生平和创作,那可不是偶尔为之的友情出演,而是积聚自己生命热力的倾心大作。如果我们把时间轴拉得更远一点,关于现当代文学的源头,按照复旦大学中文系李振声老师的观点,恐怕也并不仅仅停留在五四新文化运动,而是要上溯到章太炎先生。

  所以,我们现在的问题,其实是把人片面化了,只有像张枣这样跨过传统与现代的文化断层(他写过古体诗,有家学,现代诗中也从不回避传统诗歌对他的影响),跨过中西文化交流的障碍(他的外语非常好,精通英语、德语),才能够得出这样不同于其他人的有建树的观点。

  此外,说张枣是翻译者,可能是张枣最不愿意接受的。因为他认为诗歌是不能翻译,最美的东西都在翻译的过程中丧失了。但是我们依旧认为,翻译是非常重要的事,因为翻译是一种推荐,是一种介绍,是一种普及,特别是一位具有谦虚精神,时时在翻译中如履薄冰的诗人,他是完全值得信赖的。(那些时时刻刻忍不住要通过翻译别人的作品来展现自己“才华”的人,并不在我的讨论范围之中。)

上一篇:《Bad Blood》读后感10篇 下一篇:人性的证明经典读后感10篇

推荐小说:  二号首长  侯卫东官场笔记  官场之风流人生  官道之色戒  脸谱  红色仕途  沧浪之水  驻京办主任  医道官途  重生之风流仕途  风流仕途  官道之权色撩人  官场之财色诱人  官路红颜  官场桃花运  官场风月  官道无疆  一号红人  官商  重生之官路商途  宦海沉浮  重生之官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