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枣随笔选》读后感精选10篇(6)

  3现代主义绝不是甜腻和乐观的高歌与自由,这里面有矛盾修辞法的“恶”,而不是感伤的,不是单向度的,是绝对的冷;鲁迅在写作前的理论准备上已经是个非常强大的现代主义者,所以“哇”着一声,就是那个最强有力的发声者。

  4《野草》是个奇迹,鲁迅因此是元诗的书写者,是中国现代主义第一个表达出来的现代人,或第一个现代主体,同时也被迅速遗忘,不是鲁迅被遗忘,而是现代主义被遗忘,因为五四迅速中断,所有”每个人有一个主义“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分道扬镳,林贤治写的就更好了,鲁迅分析了什么是焦大,什么是自由主义,他自己可没说自己是自由主义,这就让我们愈加惊悚:鲁迅几乎成了现代主义中国的暗语广场,所有主义在他身上能找到闸刀,而鲁迅已经早就梳理过了;

  5歌中之歌与他者的面容;(neferpitou的看法,和张枣无关)

  6冲破了自己的非命名状态,鲁迅告诉现代人和现代事物:”现代性是对主体的损害“;

  7一个诗歌如果是极致境地了,那它的结构一定是最无错的,它的每一颗螺丝钉都是紧扣的,我们一定要进入这个结构(之前我说鲁迅的文字是音乐,不可增删一字,在张枣正好换了个表达);

  8批评家批评和阅读的是自我的心智。写作乃是行动。

  9《腊叶》

  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救赎。鲁迅设了一个“无地”;

  10现代中国无法说出“上帝之死”,鲁迅把它说出来,不判断矛盾,不创造矛盾,而审美矛盾;

  11很难确定鲁迅文本想象的走向,但他已然完成了一个布局;

  12《过客》

  从现象学开始,语言不同了。

  鲁迅的过客是傩剧。里面塑造的波西米亚人、流浪者、被诅咒者都是象征主义诗人的常见动作主体。这类人一方面在内心自认为是人类预言家,人类最优秀的叛变者(章北海),人类的精华,人类的声音,人类的美的创造者;另一方面在物质湮没的世界上他们成了流浪汉。被诅咒的波西米亚人,他们往往有一种贵族的气质,是内心的流浪者,不是任何一个时代的合作者,精英意识和无法实现精英意识的张力,往往跟物质方面无关。他们是十九世纪的英雄,不一定是诗歌写作者,他们是一个类型,是预言家,就像卡桑德拉,住在特洛伊。她预见了所有灾难,但没人相信她。优秀但不被人们理解,零余者形象,像现代以来被诅咒的诗人。

  “我不知道”是一个巨大的哲学本体论问题;“你从哪儿来,到哪去?你是谁?”这三个问题人类永远在问,想这三个问题的过程是人类**的事情。

  “我一路走,有时人称呼我,各种各样的名目……”他对世俗的命名和人伦关系不感兴趣。他想塑造什么?我们怎样总结他?

  鲁迅有时候是很莫名其妙的。Neferpitou:这话怎么理解?莫名其妙要拆开,才能回到词的本相。一般第一流的创造者,我们是知道他哪里妙的。但鲁迅我们不知道,我们只能说出的是这样一句话:怎么能妙成这样?怎么可以妙到这个地步?这妙怎么还可言呢?这妙果然是不可名之的。妙可秒非常妙。可以说从妙这个词来审视,鲁迅已经不能用“一流”衡量了。既是超过一流的,也是“元”一流的。换句话说鲁迅是“一流”之父,“一流”的缔造者。

  屈原是中国第一个零余者主体。

  “西”,鲁迅为什么要用西?这一幕剧非常短,根本容不得浪费一个字,在中国西是天的境地,是苍凉悲恸的哀戚之乡,这一指向是情感、命运与行路的结局非常明确的象征。

  他用很高的象征事物写一个事情的时候,没有违背性格上的差异。这也是鲁迅蛮有技巧的地方。

  “命名”,就是元诗语素。“不知道”就是不能命名。一个对语言反思里头,语言感受越**越对,感受得越丰富就越对。但不能随便阐释,因为阐释是后于文本的。你能从鲁迅各个文本的结构中发现和现代主义如此合拍的地方,这就令鲁迅的第一人无法质疑了。(Neferpitou:我看用无法直视更合适)。相反,写诗的胡适是无效的、无意义的,因为他没有表达现代性。

  鲁迅那么早就写《火的冰》了,与胡适写诗基本同时,鲁迅写作达到的有效性是胡适完全没有达到的。如果把中国现代文学的源头归到鲁迅,就意味着非常多的改变,某种意义上是对一个学术观点的颠覆。胡适知道庞德的《八个不要》,就是要用电报语言说话,而胡适就写了《文学改良刍议》,但对中国语境完全是无效的。考察源流不是从前往后,而是要从后往前。胡适在那根本没有发挥作用,而我们在现代主体中发现了闻一多、鲁迅……

上一篇:《Bad Blood》读后感10篇 下一篇:人性的证明经典读后感10篇

推荐小说:  二号首长  侯卫东官场笔记  官场之风流人生  官道之色戒  脸谱  红色仕途  沧浪之水  驻京办主任  医道官途  重生之风流仕途  风流仕途  官道之权色撩人  官场之财色诱人  官路红颜  官场桃花运  官场风月  官道无疆  一号红人  官商  重生之官路商途  宦海沉浮  重生之官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