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之王》经典读后感10篇

  《金融之王》是一本由[美]利雅卡特•艾哈迈德著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2.00元,页数:38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金融之王》读后感(一):这是给现实在敲警钟么

  本书主要是关于一战前后到二战前世界上美英法德四个国家的中央银行如何成立发展,并且其负责人相互交流,各自采取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一系列举措来进行经济上的同盟、制衡和博弈。如果说之前各国可以组建相关的顶尖俱乐部,现实生活中,那么谁又和谁站在了同一阵营。对立与合作如何甄别,值得深思- -。。。

  《金融之王》读后感(二):5个银行的故事

  这本书是在金融博物馆的推荐书目,早就买了,主要是对金融完全不了解,纯粹是硬着头皮一点点的看。其实就是几个银行家如何在一战后那么困难的情况下,挽救自己国家的经济,虽然坚持金本是个错误的决定,好在最后力挽狂澜吧。。

  话说有些名词还需要查查,百科居然好多信息都木有。只有多看几遍书了。

  《金融之王》读后感(三):央行行长的故事

  这是一部讲述一战后几个央行行长的故事。讲的有点琐碎,有点平铺直叙,没什么**,读了一半就读不下去了,适合喜欢传记的人阅读。

  不知道为什么大家这么推荐这本书。

  怎么总提示,评论太短!!!!

  《金融之王》读后感(四):读起来有点费劲 作为背景补充吧

  整个事情其实可以用很小的篇幅就讲清楚,如果要了解事情的梗概大可不必买这么厚一本书来读。短短几年的事情,围绕几个人展开,事情很大,但其间的情节却并没有那么多的跌宕起伏,加上相关的人物众多,对于我这种习惯很快看书的人来说,最恼火就是老外的人名前后很难对上号(读中文小说不太会有这种困扰),大大影响阅读体验。所以,读起来相当的费劲,算是当任务忙里偷闲给读完了。

  最大的感受就是对政府没必要那么多迷信,当年美国、法国的中央银行居然是私有的,对我们这种环境中的人来说,眼镜都快掉下来了。

  另外的感觉就是一团乱,从一开始的德国战后赔偿开始,各国各有个的打算,难以达成一致,实在不行了搞一个道威斯计划缓和了两年,到最后因为金本位制度本身的问题还是不免于崩溃的结局,各主要大国之间的协调机制几乎为零,乱。从这个角度来看2008年的金融危机,会发现这次国际之间的协调比上次好了很多。虽然灾难难免重演,但协调机制好了很多,当然,这也是对金融运行规律认识大大改善之后的结果。

  《金融之王》读后感(五):Princeton Dollar

  金融危机来了,州长,总统,签署法令,允许银行闭户躲灾,避免挤兑破产。没几天,大家手头的现金就用完了(州长也不例外),于是乎,退回到物物交换的年代;可物物交换也有限度(货币不就是为此而现世的嘛),咋办?牛叉的普林斯顿大学的牛蛙们自己发行了“普林斯顿元”------ 这帮子优等生能想出这招,我倒是丝毫不觉得意外,真正令人惊叹的,是小镇上的商号居然认可“普林斯顿元”!

  这说明了什么?

  我理解,只能说,维也纳学派是有道理的,央行与法定货币不是市场经济的必需品。市场大浪淘沙,大家自然会选择自己认可和需要的货币及其兑换率。尽管大小资本家与普通投资者都会犯错,甚至形成经济或金融危机;但是,没有理由就此认为,法定货币当局的智慧(无论他们是由精英还是庸官组成)能胜过市场上的芸芸众生,没有理由相信央行的货币政策和行政当局的财政计划就一定比大众选择更合理;更不用说指望其拯救经济于水火之中了。今日奥巴马抛出的新一轮4000亿美刀救市计划,便是最好的佐证;早些时候的神州4万亿,更是闹剧与悲剧。

  全书读来酣畅淋漓,翻译通畅(只最后一个章节有多个莫名的错译),基本看不出多人合译的痕迹。唯一令人不解的,是全书没有任何注释(无论作者还是译者),许多明显的引文也不注明出处。这不能不说是一大败笔。应该不是中文版省略的吧?但看在八卦与笑点频现的份上,还是果断推荐之。

  最后,说句题外话,如果,某天,北京的P大,也不得不发行“P币”,中关村的老少爷们,会欣然接纳吗?

上一篇:《当上帝是只兔子》读后感10篇 下一篇:《张力与限界》的读后感10篇

推荐小说:  二号首长  侯卫东官场笔记  官场之风流人生  官道之色戒  脸谱  红色仕途  沧浪之水  驻京办主任  医道官途  重生之风流仕途  风流仕途  官道之权色撩人  官场之财色诱人  官路红颜  官场桃花运  官场风月  官道无疆  一号红人  官商  重生之官路商途  宦海沉浮  重生之官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