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
德国支撑战争的战略主要依靠于围绕在德皇身边的那些人,他们相信战争不会持续很久,德意志帝国必将取得大胜,战争结束之后将由战败国支付战争费用。
缺乏英国那样完善而成熟的金融市场,缺少法国那样节俭 而富有的中产阶级,在大西洋两岸也没有哪个国家可以借给它大量资金,因此德国只能严重地依赖于通货膨胀。
战争花销
德国政府为战争花费了470亿美元。
战争筹款
1.仅有1/10是通过税收的方式募集到的。
2.通货膨胀。
结果 流通的货币量在德国增加了三倍
其他的
【有时体制很荒谬】
在(英格兰银行)理事会的所有职位中,只有行长和副行长是全职的,在这两个职位任职的董事需要暂时放下其他职务。理事会的每位成员都有机会,实际上是被期望在担任两年副行长之后再做两年行长。因此,在19 世纪和20 世纪早期,担任英格兰银行行长的人并不意味着具备什么特殊能力,而仅仅表明他具有相当显赫的家世和极好的耐性,可以长寿,生意盈利颇丰且合伙人同意其离职4 年。当时的任期仅仅为一年,也很少被延长。在任期的最后,退休的行长会再度成为一名普通的理事会成员,直到他去世或年迈体衰之时。
按照白芝浩的说法,这种安排使伦敦金融业的稳定性,甚至整个世界都掌控在“一个狡诈的执行官、一个由太过年轻而盲目自大的群体所组成的董事会、一个论资排辈、成员老迈的委员会”手中。这种做事方式有点蹊跷,甚至有些令人难以理解——英国最重要的金融机构,事实上是整个世界的金融界,竟被这样一群业余人士操控着,他们都有更喜欢的事情要做,而只是把掌舵英格兰银行看做是应尽的公民义务。
《金融之王》读后感(十):前凯恩斯时代的货币战争
文/严杰夫
2009年,周小川在央行网站上发表了一篇名为《关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思考》的文章,在开篇的第一句,他就提到“什么样的国际储备货币才能保持全球金融稳定”。这个“古老而悬而未决”(周小川语)的问题,可以说是近代世界里,人类在每一次经济危机中都会追问的一个终极性问题。回顾历史,1929年金融危机算是人类历史上影响最广泛、后果最严重的一场危机。从那时开始,每一次全球经济发生巨大的波动,都会引发人们对国际货币体系的讨论。只是,八十多年过去,人类依旧无法从货币角度寻找到一劳永逸的办法,可以减弱经济危机在全球的蔓延。直到今天,各国的财政部和央行在遭遇危机时,仍只能拿出“凯恩斯主义”这个“古方”来应对。凯恩斯早已成为央行行长心中的一尊神像。
在这个时代,凯恩斯的伟大毋庸置疑,但是在他生活的那个时代,全球金融世界的掌权者们却似乎是依靠着另一种“秩序”,来调和和应对面临的危机。那个时代,中央银行制度还刚刚在资本主义社会确立起来;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只能算是刚刚被人关注的“新秀”;而被称为“世界上最孤高排外的俱乐部”的英美德法四国的央行,才是世界货币体系的“君王”。但也正是那个时代,孕育了人类社会现在使用的大部分智慧,包括“凯恩斯主义”。这样来看,仍然陷在金融危机深潭中的我们,重温一下那个年代,重温一下那些智慧是如何在无知和贪婪中逐渐被认可和接受,是如此必要。
美国学者艾哈迈德撰写的《金融之王》,正是一本让我们回到那个年代的书。《金融之王》从一战前的全球经济写起,讲述了蒙塔古•克莱塔•诺曼在成为英格兰银行行长后,如何和纽约联储银行行长本杰朗•斯特朗、法兰西银行行长埃米尔•莫罗和德国中央银行行长亚尔马•沙赫特,共同组成一个“俱乐部”掌控全球金融体系,来应对各种挑战的历史传奇。在那段历史中,他们共同面对一战给世界经济带来的重创,共同克服战争债务给经济体系造成的伤害,但却因为共同的错误政策造成了1929年金融危机的爆发。
作者的叙述,以四位央行行长为中心展开,从这个角度来看,这本书似乎也可以被看作是这四位行长的传记。正如19世纪中期的英国首相本杰明•迪斯累利所说,“不要读历史,要读就读传记,因为那才是真正的生活”。因此,这本传记让我们最真实、也最直接地接触到了那场危机爆发背后的深层原因。
上一篇:《当上帝是只兔子》读后感10篇 下一篇:《张力与限界》的读后感10篇
推荐小说: 二号首长 侯卫东官场笔记 官场之风流人生 官道之色戒 脸谱 红色仕途 沧浪之水 驻京办主任 医道官途 重生之风流仕途 风流仕途 官道之权色撩人 官场之财色诱人 官路红颜 官场桃花运 官场风月 官道无疆 一号红人 官商 重生之官路商途 宦海沉浮 重生之官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