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那里寻找回来的路》读后感10篇(2)

  作为一位60后画家,在林墨艺游欧洲的18年间,他曾经创下过很多个第一,期间也发生过许多好玩的故事:他是他们那一代人中第一批远赴欧洲的画家之一,他是在西班牙的华人中预选市长的第一人,他是在巴塞罗纳市郊购买古堡的第一位华人;他曾经游历欧洲各地客串导游,他曾经险遇欧洲黑巫术……林墨将这些好玩的经历写进自己的新著《去那里寻找回来的路》中,西班牙乃至德、法等国色彩斑斓的自然景色和形态各异的风土人情,通过一位中国画家的眼睛,饶富趣味地再现在我们面前。

  《去那里寻找回来的路》(金城出版社2011年12月版)像一部游记,却又并不是一部游记。说它像一部游记,是因为书中文字与作者的个人游历密切相关,从中你既能够看到空旷的原野与无垠的大海,也能够看到迷人的街市和古老的城堡,另外,还有许许多多好玩的小细节,以及颇有意思的人和事。说它不是一部游记,是因为书中内容糅合了诸多作者对东西方艺术差异的感悟和思考,融入了作者对西方世界的理解和看法。作者自谓:“我的八字命理,运在西,这里是西方又是西班牙,带两个西字,有点邪的。”作者本来是一位“插洋队”的留学生,带了两本字典闯荡巴塞罗纳,却阴错阳差地获得了长住西班牙的“绿卡”;也曾经丢失了护照和现金,却又出乎意料地发了一笔小财,一张中奖的彩票居然让他在巴塞罗纳开了餐厅娶了媳妇“有点邪”的命运让他在西班牙落地生根,得以真实体验一种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远距离回望自己生于斯、长于斯的祖国,近距离观察西班牙这个产生了许多大师的艺术国度,在多元的文化价值中进行反省和比较,在异质的文化中寻找回来的路。

  正像作者所说的那样,去海外漂泊,其实是每一位有追求的中国艺术家必然的选择。漂泊,可以让他们知道世界上还有一些人怎样生活,怎样对待艺术;可以让他们获取一种看待世界的方式和方法,进而以一种完全不同的视角重新审视这个世界,理解这个世界。而西班牙恰恰正是一个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交相辉映的国家,是一位艺术家理想的居留地。那里有现代艺术的创始人毕加索,有让这个民族沉浸在疯狂想象中的达利,有让巴塞罗纳变得非凡而自豪的高迪,有“用一生的时间和自己过不去”的贝纳多……西班牙艺术家们的优点就是天赋,他们热爱生活,享受生活,并任意挥霍自己的天赋和喜怒哀乐,而他们的艺术,也总是流露出悠然自得的特征,表现出自由奔放的个性即便是普通人,彼此之间也表现得个性鲜明、性格迥异。正是这种传统与时尚的交汇、古老与现代的结合,造就了多元的社会和多元的个人,也同样是这种众生喧哗、多元并存的社会环境,使得作者逐渐明白了什么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进而最终感悟到,“艺术是学不来的,学来的,都是表达艺术的方法和技术。”艺术就是生活,艺术需要你自己发现。”

  没有反省就没有提升,没有比较就没有认同。在异域生活18年时间,既不算太长,也不算太短。然而,对于一位艺术家,却足以让他通过对异质文化的反省与比较,领会到本土文化的内涵和真义。就作者本人而言,他漂泊的目的显然不仅是为了出去,同时,也是为了回来。站在这个角度上讲,所谓“出去”,又何尝不是一位艺术家走向回归的必由之路呢?

  《去那里寻找回来的路》读后感(六):中国文化新概念:三足鼎立的根本

  《法治周末》:你作为上世纪80年代“使馆画家”中的一名,你觉得他们看重你作品的哪些方面?

  林墨:我的作品是实验水墨,用宣纸,可以装裱,他们也许觉得有一种东方的东西。但作品用的是他们的手法,所以他们起码能读懂。如果我画传统的花鸟、山水,他们可能就觉得那是工艺品,一定读不懂。

  《法治周末》:有评论家提到,西方人评价中国当代艺术含有“艺术对抗政治”的标准,你怎样看?又是怎样评价“使馆画家”时代的意义?

  林墨:使馆对中国当代艺术发展有很大的作用。西方人也许是用某种文化策略,干扰你的文化自觉。西方人有他的选择,选择一个判断作为一个标准来影响这个民族的文化发展,我们想可能是有这个目的。

  但实际上有没有呢,我们不应该去评判。而且我觉得在艺术造诣上,他们没有把中国当代艺术和他们的大师放在一块,就是没有把你当艺术看。就相当于搞了一个奥运会,把你放在残运会上看。

上一篇:《歪斜的复印》的读后感10篇 下一篇:最后的女神(大结局)读后感10篇

推荐小说:  二号首长  侯卫东官场笔记  官场之风流人生  官道之色戒  脸谱  红色仕途  沧浪之水  驻京办主任  医道官途  重生之风流仕途  风流仕途  官道之权色撩人  官场之财色诱人  官路红颜  官场桃花运  官场风月  官道无疆  一号红人  官商  重生之官路商途  宦海沉浮  重生之官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