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转向内在》是一本由刘子健著作,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6.00元,页数:17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中国转向内在》读后感(一):胳膊拧不过**
这么薄的书能写出这个东西是很不容易的,唯一扣的一颗星是给了翻译,如果有什么缺陷的话就是叙事太多,高潮来得太晚而结束的太早。
思想随时随地都与文人与皇帝的关系有关,当文人在学术和代理人之间二选一的时候,更多的人选择了权力而非学术,学术开始为正统服务而并非独立,思想文化更趋向于维护统治的武器而并非活跃,当统治岌岌可危的时候,文人必须要为正统买单,而当统治稳定的时候,文人才可以从缝隙中去影响,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宰相从分庭抗礼到代理人,最终文人的朝廷只是一段,构成了胳膊拧不过**的史学回忆。
从影响民众到影响一个人,从理想转向实用,从中原到江南。
《中国转向内在》读后感(二):两宋,中国转向内在
处于中华文化“高原区”的北宋在遭遇“靖康之难”后文化开始内转。而这一直为人所忽视。大家历来只重视北宋的经济与市民生活,在北宋多姿多彩的发展进步表象之下,其实暗潮涌动,中华文明已经开始出现质变了。尤其是二宗北狩,高宗登基之后,朝廷的嬗替与异族的压力导致中国开始滋生“汉族文化中心主义”,士大夫身负国耻家恨,对汉唐的推崇加剧了对异族统治的憎恨。最终进而导致对外来事物的普遍排斥。这种心态到最后逐渐发展成为对外来文化的漠视。中国开始陷入固步自封的境地。
王安石变法遗留下来的朝野纷争仍然在南宋延续。基于复杂的政治宗派斗争,导致保守派和改革派互相倾轧不止,新儒学与旧儒学无法融合,进而也无法组建一个稳定的执政集团。政治挂帅和文化相轻使得南宋在无法打开外部局面之后,只能矛盾的开启自我保护机制。由此影响深远,中国彻底丧失了汉唐包纳四夷的开阔胸襟和盛世气象。
《中国转向内在》读后感(三):在哪裏轉向
真的是太久沒看學術書了,腦子不夠用啊,以後爭取每月一本吧,作者開宗明義,確實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視角來審視兩宋的政治轉向(其實原書副標題是Intellectual-Political Changes in the Early Twelfth Century,感覺文化轉向這樣的翻譯是有欠考量的),在看多了說來說去那麼幾個論調之後真實萬分感謝這樣的別出心裁,兩宋的繁華商品經濟,蓬勃的城市化,發達的國內外貿易,成熟的文官制度,甚至是紙筆的使用和流通,都讓人有一種近代歐洲的錯覺,這很可能是因為有了全球比較史學的先入為主,會不自覺的將歐洲史學當做了參照系,本書的理論前提是:不同文化的演進並沒有一個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模型,不是沿著單一的軌道、經過相同的特定步驟前進的,不同文化常有不同的發展重心(當然這裏需要指出的是,此一理論前提適合討論學術,不適宜用來做政治上的狡辯,不然實在太危險,原因是什麽你們懂的),換句話來說,就好像你不能用現代人的眼光說古代人不合道德或者**,西方視角確實是把雙刃劍,看你會用不會用。喜歡談論政治的諸君可以拿這書和錢穆的歷代政治得失對照來看(至於爲什麽這裏只列舉了錢穆的一本書呢,因為實在不好意思,別的還沒有看過啊豈可修,當然還有一個問題是不喜歡多講這類話題,那你還講真是多此一舉啊豈可修),當然還能再找幾本相同主題的來,多多益善,畢竟不同的視角思考問題總是能帶來更多的收穫,一條道走到黑是需要相當勇氣的。
《中国转向内在》读后感(四):歷史中的《中國轉向內在》
這是一部在學術史中有開創意義的著作。
其提出的南北宋之差異,即使在現在也是研究宋史的學者值得關注也需要探討的問題。可惜依舊有太多人囿於“唐宋變革”或朝代劃分而將之忽略。其史識的流露則是此書最大的成果。
另一個被較少關注的貢獻,則是其對“士大夫”群體的重視(見p13-14)和對道學一脈"走向正統"的關注(p130)。
值得注意的是,2012版的讀者普遍表現了對此書的失望(7.2的評分,較之02版的8.0可以說明許多問題,截止2013年3月16日)。
總結原因有二:
第一,此書誠有今日看來膚淺之處,比如將《三禮》的衰微歸結于新政以及之後的反對派的貶低(p27),以及其他書評中提到的內容。讓許多渴望從中得到關於“兩宋之際的文化轉向”洞見的讀者覺得沮喪。
上一篇:《为爱瘦一次》读后感精选10篇 下一篇:《孤寂深渊》读后感10篇
推荐小说: 二号首长 侯卫东官场笔记 官场之风流人生 官道之色戒 脸谱 红色仕途 沧浪之水 驻京办主任 医道官途 重生之风流仕途 风流仕途 官道之权色撩人 官场之财色诱人 官路红颜 官场桃花运 官场风月 官道无疆 一号红人 官商 重生之官路商途 宦海沉浮 重生之官道